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期货市场国际化 作 者 : 姜洋 等  著 出版方 : 中信出版社 日 期 : 2020年6月
未收藏
内容简介



期货市场国际化

姜洋 等 著

中信出版社  2020年6月

作者简介

  姜洋,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创始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顾问,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经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期货监管部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在从事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20年里,姜洋大力推动期货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积极推进市场创新发展,有效促进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发挥,提升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由姜洋牵头编著,写作团队成员还包括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相关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


内容简介

  这是一份关于如何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成熟的政策建议。

  该书基于大量的调研和数据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层面论述了我国期货市场(主要是商品期货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场)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过程中,可能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和路线图。

  除了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外,该书还指出,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能够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立意深远而独特。


目录

序 言

前 言

第一章 大宗商品对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

通过产业链影响国民经济

大宗商品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国家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 商品期货市场对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保障大宗商品市场的安全

强化对大宗商品的控制力

提升对规则的影响力


第三章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战略空间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商品期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第四章 商品期货市场助力沿线发展

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第五章 把握建立国际定价中心的历史机遇

在机遇期要有所作为

现货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放国内市场刻不容缓


第六章 商品期货市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风险和问题

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

开放融合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


第七章 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基础

境内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

境内市场扩大开放的条件

境外市场的发展基础

境内外期货品种契合度较高


第八章 合作路径评估

合作对象选择

商品期货市场对接

商品期货品种匹配


第九章 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建议

总体思路

阶段性安排

实施路线图

相关政策建议


第十章 相关案例

案例1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案例2 :美国的成功与日本的失败

案例3 :中国原油期货的影响

案例4 :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作用

案例5 :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演变

案例6 :两次“大豆地震”的影响

案例7 :天然橡胶期货的国际化之路

案例8 :PTA 期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序言

  大宗商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物资,如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大豆等,在此方面,中国的对外依赖度非常高。这些大宗商品一旦“断供”,就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保障大宗商品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价格合理,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有着近14 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资源所能够支撑得了的,必须靠全球的资源才行。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以确保大宗商品安全。大宗商品可能会是引发贸易摩擦的下一个热点,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我们必须要提前考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的各种变化与冲突,使得中国大宗商品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我们需要相应的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100 多年的历史表明,期货市场汇集了大宗商品贸易各方对未来供需情况的判断,其产生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成为实体经济发展与贸易增长的推进器与润滑剂。期货市场的这种机制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与隐秘性,因此,它与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市场、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有着明显区别。也正是这种机制的独特之处,使它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宗商品贸易需要公开透明的价格和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而期货市场恰恰能够通过发挥其独特功能满足这些现实需求,服务大宗商品贸易,可谓“顺理成章”。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政治上面临着各种外部势力的综合渗透,经济上面临着来自大国的竞争较量。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发展期货市场,通过强化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力和规则的影响力来保障大宗商品市场安全,这些做法值得高度关注。而且,通过期货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国家利益之所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比以往显得形势更紧迫、任务更繁重,而大宗商品贸易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独特功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贡献重要力量,可谓“正当其时”。

  “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天下大计、百年大计”,可以促进亚非欧区域一体化,为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基础。7 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由国际倡议发展为实际行动,由宣传推广步入落地实施,各类贸易、投资都需要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当前,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在为大宗商品提供丰富储备的同时,有着旺盛的大宗商品贸易需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化,依托于中国巨大经济体量的中国期货市场有能力为这一区域的大宗商品贸易提供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服务。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可谓“空间广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a“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个简单机械地涵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而是一个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经济合作为主线,带动政治、安全、人文等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发展构想。因此,推动期货市场的开放与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直面新问题、新挑战,敢于和善于突破以往所形成的政策、体制、机制等的限制。

  本书涉及“期货市场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经济安全”三个关键词,其中“期货市场开放”将后两个关键词在更大范围内联系了起来,希望这一立意能使本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性。期货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放速度相对缓慢、基础较为薄弱的领域,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

  本书认为,除了抓住大宗商品大进大出的机会建立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外,还可以建立以期货市场为平台的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体系。这是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谈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期货市场的扩大开放,可以让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如原油、铁矿石、大豆等期货的交易。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境外投资者的增加,他们用人民币持有期货、期权头寸的意愿就会增强。如果大量有管理风险需求的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他们就有意愿持有这种流动性好的仓单作为资产配置。久而久之,包括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内的境外交易者长期储备人民币的需求就会增长,持有中国期货市场大宗商品合约就会成为境外投资者的常态。这是一个境外投资者可以进行资产配置的大市场,适合金融机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种机构参与。随着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被用于支付结算的机会就会增多,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储备中的份额自然而然就会增加。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贸易结算还是储备、投资,其他货币的使用都远不如美元广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将在国际贸易中大量使用美元。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使用频率,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在原油、天然气、铁矿石以及一些大宗农产品市场上更多地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就会有力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和国际贸易结算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内容,本书都有所涉猎。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诸多相关研究融入一点思想的火花。本书源于一项团队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书中观点难免一孔之见,收集的资料数据也可能不完整,甚至有所错漏,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姜洋

2019 年12 月


前言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得到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7 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大幅度提升了中国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了中国的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充分挖掘金融行业的潜能,完善金融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期货市场服务,始终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与银行、证券、基金等不同,期货市场时时有信息,天天有交易,月月有交割,年年有贸易定价和风险管理,在交易时涉及金融产品,交割时又涉及现货商品,成为连接金融行业和现货领域的重要平台。作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中心,期货市场能够通过保障大宗商品市场的稳定、强化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和对规则的影响,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国内外环境愈加复杂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从地域上拓展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空间,为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反过来,商品期货市场也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对大宗商品的大规模需求已经持续了20 年。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大量进口大宗商品的情况还将继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宗商品的重要来源地,它们对这些资源禀赋的有效利用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存在利益契合点,通过期货市场这个平台,可以强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实现机会共享、互利共赢。在工作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期货市场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精谨细腻“工笔画”的有力抓手。

  目前,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对商品期货市场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且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召集这个行业有市场经验的部分专家成立了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课题组成员包括:组长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副组长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胡政、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熊军、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席志勇、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鲁东升、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这些专家为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且已经反映在本书中。在课题开题和总结阶段性成果以及最后定稿的过程中,姜洋提出了“研究商品期货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方向,向课题组阐述了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框架,并多次组织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现货企业的意见,在课题确定、指导思想、研究重点、内容取舍等方面做了大量指导工作,并对文稿进行了最后的修改与统揽。本书的撰稿人有好几位,主要撰稿人为刘岩,她多次在座谈会上代表写作组向课题组成员和相关行业、企业汇报课题内容,主持了文稿的具体写作工作。鄢鹏、刘东旭、韩学广、邢全伟、姜涵参与了全部讨论与写作。李彦、葛婉婉、胡慧、杜海鹏、鲁娟、刘硕提供了案例。本书基于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结合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两个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从多个角度列举并阐述了发达国家的制度、理念和做法,汇集了各类典型案例,梳理并总结了期货市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研究显示,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发展期货市场,并从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等高度来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全面整理了141 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52 个已上市品种、11 个潜在品种的贸易情况,发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宗商品资源在全球的重要地位和与中国的巨大合作空间。同时,本书系统梳理了“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50 个期货市场的基本情况,全面总结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所具备的现实基础。

  三是从三个方面对合作路径进行了评估,即合作对象的选择、商品期货市场的对接情况、期货品种的匹配状况,尤其是基于现货贸易情况和品种上市情况,提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期货市场对接的四种类型。本书提出了期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总体目标、阶段性安排和具体路线图,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期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对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助益,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支持。

本书课题组

2019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