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 : 黄奇帆 著 出版方 : 中信出版社 日 期 : 2020年8月
未收藏
前往购买
作者简介 黄奇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2001年调任重庆,长期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学研究能力突出,学术造诣很深。近年来,在各种论坛、刊物、讲座上公开发表文章上百篇,对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经济、房地产发展、城乡地票制度、国际贸易格局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黄奇帆 著

中信出版社 2020年8月


推荐语

  针对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黄奇帆同志所著的《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案。这些难题有些是经济结构上的,有些是体制上的,都经过长期积累,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由于他长期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在两个直辖市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并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他对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把握得非常准,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结构性改革》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涵盖了中国最近二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强烈建议中国的各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学者都来认真研究黄奇帆先生的这部著作。如果中国其他同样富有实践经验的地方官员和政府大员都能像黄奇帆先生这样,在退出一线之后,深入总结自己为政的经验教训,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那将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界之幸,而且是国家之幸。

余永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作者简介

  黄奇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2001年调任重庆,长期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学研究能力突出,学术造诣很深。近年来,在各种论坛、刊物、讲座上公开发表文章上百篇,对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经济、房地产发展、城乡地票制度、国际贸易格局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转型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暴发等问题交相叠加,无不考验着我国面对复杂问题的智慧和勇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空前凸显。本书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供给侧关键矛盾并对症下药。

  全书一共七章。第一章详解如何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第二章聚焦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第三章解读新时代下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第四章讲述“数字化”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第五章对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开出药方,并预判今后十年房地产行业六大趋势;第六章着眼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第七章阐释新局面、新特征下,我国对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的应对之道,深入剖析“双循环”新格局。


目录

序一  郑新立

序二  余永定

前言  

第一章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把握好五个方面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思考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

推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供给侧全面改革


第二章  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

如何打赢去杠杆攻坚战

金融的本质

加强金融企业和金融活动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

P2P 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去杠杆尤需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第三章  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功能及不足

调整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十二条建议

完善两项根基性制度:注册制与退市制度

完善年金制度,充实长期资本来源

改革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与年金制度合二为一

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第四章  “数字化”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数字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未来数字货币发展展望  

5G 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征和发展路径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平衡与五个关键  

全球贸易的数字新趋势 


第五章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

国有企业的功能、比重以及基本运作  

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抓手   

改善营商环境的两个关键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十种有效方式 


第六章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房地产调控五大长效机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摒弃的八种运行方式

房地产业未来趋势、运营方式和政府管控方式 


第七章  全面开放:应对国际新格局

新时代下我国开放的新格局、新特征  

应对中美贸易谈判,中国要打好五张牌   

建设自贸试验区,补齐服务贸易发展短板 

以内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后记  研究经济学是一辈子的事儿


序一  

一部为解决经济难题提供对策的好书

  针对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奇帆同志所著的《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案。这些难题有些是经济结构上的,有些是体制上的,都经过长期积累,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由于他长期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在两个直辖市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并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他对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把握得非常准,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

  他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些是他对亲身经历的成功经验的总结,有些是对国际经验的比较借鉴,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的结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能付诸实施,一定能在宏观经济上产生好的效果。这里,列举几个我赞赏的对策。

  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大是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大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奇帆同志从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调动到城乡反差最大的重庆工作,而且在重庆一干就是16 年,他对城乡差距应当有着深切的感受。重庆是中央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担任重庆市长期间,他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进行了大胆实验,包括建立地票市场、鼓励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等,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在这本书中,他对如何有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和农民工市民化进行了系统阐述。令人高兴的是,他的这些探索和建议,在2019 年4 月15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2020 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打破城乡市场壁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文件中,都得到了吸收和体现。前几年,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曾连续领跑全国,主要得益于城乡融合发展激活了蛰伏的发展潜能。如果重庆的这些改革举措能够在全国推广,汇聚成强大的发展新动能,经济下行压力必将得到缓解。

  如何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产业的改革发展是这本书的论述重点。我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着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结构性矛盾。这本书运用大量数据和实例,对这些矛盾对于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改革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将我国金融业与美国金融业相比较,就如何吸收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如何抓住机遇把我国资本市场和保险业做大做强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此书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9 个不足,包括总量小、交易品种少、市场分割、发行机制不健全、退市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证券公司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监管制度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奇帆同志提出了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12 条建议,主要有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本公司股票,遏制大股东高位套现行为,建立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注册制度和退市制度,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允许企业年金等保险基金以适当比例投资股市,设立国家平准基金,赋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管理权,重新设立中国成分股指数等。这些建议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为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他还对发展企业年金、在去杠杆中规避风险、“数字化”的“五全基因”及其颠覆性作用,以及探索发行数字货币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如何保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房价过高是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而且孕育着很大的风险。奇帆同志根据重庆的成功经验,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关键是要根据住房市场需求,合理增加城市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在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庆通过地票市场把农村退出的建设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满足了城市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从而有效抑制了城市住房价格的上涨,把房价收入比控制在6~7,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为进城落户的农民工提供了购房的机会。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奇帆同志年轻时在国有企业当过工人,之后又担任过上海市经委主任,主管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以他对国有企业的深切了解,他提出的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他把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公司看作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他对如何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做了深入思考,认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要像新加坡的淡马锡和巴菲特的投资公司那样,不参与企业经营,重在提高投资的回报率。这一类的公司应当做大做强,在国有总资本中的比例至少应提高到1/3。

  如何缩小服务贸易逆差。我国货物贸易有大量顺差,但服务贸易逆差每年有近3 000 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逆差的40%。他对如何通过办好自贸试验区带动服务贸易出口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应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重点在跨国运输、货物保险、贸易清算结算、法律服务等方面培育出口能力。此外,在金融、教育、卫生、文化创意、技术贸易、服务外包、咨询服务、软件出口等领域,应通过扩大开放和培养人才,提高出口竞争力。

  我和奇帆同志已经认识30 多年了。1988 年他任上海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我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在工作上有所交往。此后,我们虽然在不同岗位,但都活跃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最前沿。对于他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的杰出成绩、发表的敏锐观点、表现出的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我都给予关注并由衷赞赏。2013 年,我们一起参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被分在一个小组。2019 年,奇帆同志被聘任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对他的著作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希望他在经济研究领域创造新的业绩!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序二  

  我与黄奇帆先生的直接交往不多,但神交已久。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的朋友崔之元教授兴奋地向我介绍了黄市长的许多经济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我便十分关注黄市长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和他不时发表的经济观点。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中国“能员”“干吏”中的佼佼者,而这些“能员”“干吏”则是中国贤治(meritocracy)的基础。黄奇帆先生似乎并不总按常理出牌,但他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却使我叹服。

  一直以来,我都想知道黄奇帆先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结构性改革》 一书终于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得以窥见他的思想脉络和行事逻辑。如果中国其他同样富有实践经验的地方官员和政府大员都能像黄奇帆先生这样,在退出一线之后,深入总结自己为政的经验教训,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那将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界之幸,而且是国家之幸。

  《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中国最近二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还包括许多十分新潮的东西。囿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我没有能力全面评述此书,只能谈谈读后感。

  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一方面,作为长期主政一方经济的政府大员,黄奇帆先生有着学者只能望洋兴叹的解决大小经济问题的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思想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早已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建立在丰富实践基础上的深入理论思考应该说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由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结构性改革》一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俯拾皆是。我希望黄奇帆先生以后还能更多地与我们分享这类故事。

  故事一。2008 年,内陆地区尚不存在电子产业,因为把零部件、原材料从沿海运到内陆一般要历经2 000 千米,需要付出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地处内陆的重庆要发展电子产品,就要把零部件、原材料本地化,实现企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一体化。于是重庆承诺惠普董事长,如果对方把3 000 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转移到重庆,就保证两年内在对方厂址的1 小时路程之内配套1 000 家零部件厂,共同形成产业链集群。转过头来,重庆又承诺给富士康1 000 万台惠普电脑的整机生产订单,前提是富士康将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厂商引进重庆。事实上,零部件企业只要到了重庆,不仅可以完成1 000 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而且可以为更多生产企业服务。两年内,重庆达成了当时承诺的目标,拥有了1 000 多家电脑零部件厂商,并相继吸引了除惠普外其他六七家世界知名品牌的电脑厂商,每年生产6 000 万台电脑,多年保持产量稳定,占全球电脑生产总量的1/3。重庆成功打造了一整条齐全的产业链,相应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品牌商和产业链相互配合,中心零部件企业和供应链纽带无缝对接,成为一大核心竞争力。

  故事二。重庆每年生产6 000 万台电脑、2 亿部手机,需要大量的液晶面板。而当时京东方的技术世界领先,市场前景广阔,但缺乏资金。重庆承诺帮助其筹集资金。京东方定向增发100 亿股股票,每股2 元多,由重庆企业买入,实现了200 亿元投资,再向银行贷款140 亿元,共计筹资340 亿元。由于企业效益好、利润高,京东方的股票由最初的每股2 元多涨到了每股4.5 元,最高的时候甚至到了每股6 元。在其股价为4.5 元时,重庆企业将100 亿股卖出,收回了200 亿元,另外的250 亿元并未被市政府征用,而是继续投资京东方,用于研发第六代柔性液晶面板。

  故事三。“渝新欧”国际运输通道,满足了内陆几千万台产品市场对北美(30%)、亚洲(30%)和欧洲(40%)的分销,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物流成本。如果产品在重庆生产后运到上海、广东等地,再通过船舶运到欧洲,一方面耗时需两个月,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也很高,至少增加了2 000 千米内陆到沿海的距离。这条“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同时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六七个国家的海关一体化;二是各个国家铁路部门运行统一编制的时刻表;三是敲定铁路运费价格,压低运输成本。2011 年铁路价格是一个集装箱每千米1 美元,现在降到了每千米0.5 美元,12 000 千米距离只需要6 000 美元运费。如果一个集装箱里面的货物价值足够高,“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的6 000 美元运费就是经济的,所以现在大家都愿意用铁路进行运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黄奇帆先生对许多全局性、长期性重大问题的思考也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

  关于城乡土地资源配置问题,黄奇帆先生指出,一个农民在农村的宅基地用地平均为250 平方米,城市建设性用地平均为100 平方米。但农村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没有退出,城市发展又需要建设用地。为实现城乡建设性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总体平衡,将闲置的农民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地票)作为土交所交易的主要标的物,在重庆市域内将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宅基地产生的货币价值成为农民的原始资本,农民进城了,耕地总面积也并未减少。

  关于人口红利问题,黄奇帆的角度同一般经济学家也不同。中国还有近3 亿农民工,由于不能落户城区,这3 亿农民工的劳动寿命减少了一半。与我国城市职工一般60 岁退休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干到45 岁左右时,沿海城市的企业一般就不聘用他了。他本来可以工作到60 岁,现在只能工作到45 岁,少了15 年,相当于就业工龄少了1/3。同时,农民工在正常上班的时候,一年12 个月里总有两个月回家探亲,这两个月回家的时间相当于全年的1/6。1/3+1/6=1/2,理论上农民工的工作寿命因为是农村户籍状态而不是城镇户籍状态,大体减少一半,换言之就是3 亿人减少一半。所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问题、人权的问题、对农民关爱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生产力问题和人口红利的问题。

  关于铁路运输问题,黄奇帆先生认为,因为把货物转移到火车上很麻烦,大家就把货物装上汽车,进行长途运输,而汽车运输的成本是火车的3 倍。但过去几十年各地开发区公共设施“七通一平”中,很少通铁路。事实上,只要一家企业有几十亿元产值,火车就要开到厂里去。现在产值几百亿元的企业的货物运输,全靠卡车拉,这些都是不经济的。

  关于债务重组问题,黄奇帆也敢于触犯禁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坏账欠债的困难企业拿出整改的具体方案,如果只是把债务包层层转包,那是务虚、套利。比如,银行有100 亿元坏账,企业把这100 亿元打包按20 亿元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把大包拆成小包,最后按30 亿元又转出去。如果是这样的层层转包,最后接盘的人有什么能力帮助企业完成债转股或债务重组呢?倒霉的还是实体经济。

  由于不仅有丰富的地方经验,而且有超越一时、一隅的大思路,黄奇帆先生成为借箸之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一部地方大员的成功学或案例集锦。相反,黄奇帆先生不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许多重要理论问题,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力图澄清一些本来应该由职业经济学家阐明,但却被经济学家说糊涂了的理论问题。黄奇帆先生“入侵”不同领域经济学家专属地盘的意图可以从《结构性改革》的目录清楚地看出来。《结构性改革》涉及了从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到数字经济,从房地产开发到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等我们当前所关注的几乎所有重大领域。由于知识和专业的限制,我对黄奇帆先生书中所涉猎的许多问题没有立场和观点,不敢妄评。这里,我仅就自己相对熟悉的几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黄奇帆先生大作第一章的标题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见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我曾表示“供给侧”一词是日本汉字,读起来拗口。但如鲁迅先生所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读得多了,也就不拗口了。比起“侧”这个词,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关系。黄奇帆先生指出,“与宏观调控中的总量调控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改革,解决的是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结构性、体制性的改革,改变的是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用黄奇帆先生的话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属于需求侧的宏观调控,且侧重于短期。经济热了,需要逆周期政策,让经济冷一点;经济冷了,又需要逆周期政策,让经济热一点”。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通过“体制机制性的改革”,给经济“带来长期性和结构性的变化”。我对黄奇帆先生的观点深以为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范畴,而总需求管理则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体制机制性改革(“制度变迁”),同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决定了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把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当然,在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也有所谓“供应学派”。但这个供应学派同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黄奇帆先生对此也做了清楚的解释。我这里不再赘述。

  黄奇帆先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的意图和要点,提出了今后应该推进的十条改革措施。其中,深化服务贸易领域开放、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大力推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等属于生财型的改革,有利于创造新的财富;而加快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属于聚财型改革,可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而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企业年金制度、有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深化投融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改革属于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可以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推高质量发展。确实,正如黄奇帆先生指出的,如果各地方、各部门都可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框架开动脑筋,想一些真正能够起到实效的改革举措,共同努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必将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黄奇帆先生在《结构性改革》一书中对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许多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但是,一篇序言是不能写得过长的,我只好就此打住。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结构性改革》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是一个聪明人写给我们这些不太聪明的人读的好书。我强烈建议中国的各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学者都来认真研究黄奇帆先生的这部著作。

余永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前言

  无论是宏观经济或微观经济,还是国际贸易市场或国内交易市场,抑或是工商企业或金融企业,各种宏观与微观系统中,往往都存在着矛盾、问题。如果想进一步脱困、发展乃至迎难而上,只有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如何解决问题呢?问题往往存在于系统之中、现状之中,表现为结构性的、体制性的、机制性的、制度性的问题。把握问题的关键,通常需要从这些方面去寻找原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写道:“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理解改革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就是通过改变问题的联系方式、边界条件,抓住问题的结构性短板、要素性短板、机制性短板,使矛盾的运动轨迹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转化。总之,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遵循“问题—结构—对策”的逻辑分析范式,问题基本上能迎刃而解。

  改革开放40 余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高瞻远瞩,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用辩证法来理解,就是改变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中供给一侧的供给条件、边界条件。比如,“三去一降一补”中“降”的含义就是降低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利息成本、劳动力供应成本以及各种资源要素的成本。当这些成本都降低了,整个经济结构就会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就会显著提高。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创新驱动作用逐步增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但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制约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仍然没有结束。恰逢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暴露了我国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着短板和瓶颈,更凸显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当前的基础性、结构性难题,从2018 年开始,我结合自己多年来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在各类论坛、校园授课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在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了我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观点。现在我将上述内容收录在本书中,以便读者阅读。

  全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40 年改革开放的魂,论证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应学派的三个根本上的不同,我们强调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主导,强调需求与供给互不偏废,强调坚持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动摇。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各类要素入手,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生财型、聚财型和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改革货币体系、资本市场、利率体系,解决好金融市场开放效率不足和金融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的问题。公共卫生防控领域也要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过去几年来出现的宏观经济杠杆率过高现象以及如何“去杠杆”、防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去杠杆”的关键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具体分析了P2P(点对点网络借款)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加强金融企业和金融活动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范问题。

  第三章回顾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它扮演的主要功能,以及当前尚存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发展好资本市场,我们要加快调整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推动注册制、退市制,改革住房公积金,推动企业年金入市。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香港资本市场的功能,拓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第四章讲述了数字化的构成与颠覆性作用,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深入讨论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数字货币,以及5G 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征和发展路径。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服务、数字贸易集群化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活力。

  第五章解析了过去十几年我国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出现的十大失衡,以及要解决这些失衡问题,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五大长效调控机制。同时,分析并预判了今后十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面对这些趋势,必须要摒弃盲目扩展、粗放建设、高债务发展等不合理的经营模式;对地方政府而言,必须要遵循六种管控原则。

  第六章阐述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能、比重底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问题,以及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的区别特征和运行要求,论述了国有经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几种混改方式。在招商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时,政府要改善政府服务方式、降低要素成本、保护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局面、新特征。在中美贸易摩擦、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们要认识贸易摩擦的长期性、严峻性,坚持原则,打好我们的市场牌、产业链牌、金融牌、科技牌、开放牌等一系列组合牌。未来进一步通过自贸区建设,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上述内容就是我这两年多来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转型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问题交相叠加,无不考验着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的智慧和勇气。“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面对改革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多个维度剖析问题的短板,抓住问题的关键矛盾,就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黄奇帆


后记

研究经济学是一辈子的事儿

  本书从筹备、酝酿、编辑修订到最终付梓,不觉历时一年时间。如今掩卷覃思,既感如释重负,也有些恋恋不舍。回想起来,实在是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太多的思考感悟、人生阅历,每重拾这些文字,眼前不觉重现那些忘我工作的激情岁月,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晃就是50 多年。回想这50 多年,我绝大部分时间在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不论是下基层调研,还是政府部门内综合协调,抑或是与专家、企业家座谈讨论,中心议题大多是经济方面的。工作之余,闲暇时光,我最多的放松是浏览国内外财经新闻,最好的享受是阅读财经类书籍,最大的乐趣是从各类财经事件中发现规律、察觉大势。退休后,身边的家人、朋友劝我好好享受生活,但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早已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况且,作为一名受党教育44 年的老党员,身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更应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研究、多思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

  近两年,我受有关部门、省市或大学邀请,参加了一些论坛、讲座活动,就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部分经整理后发布在报刊媒体上。出于一名党员干部党性觉悟的自觉,也出于对活动主办方的负责,我对自己的每一次演讲、每一篇文章,开列了5条“负面清单”。一是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尽己所能做好中央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二是不讲没有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山海经”,呈现的观点要遵循经济学的基本逻辑,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常识。三是不搞脱离实际的“空对空”,以问题导向立论点、摆论据、做论证,努力让听众、读者有所思、有所获。四是不当拾人牙慧的“搬运工”,发表观点必须道人所未道,在角度、高度、深度上下功夫。五是不做重复的报告,只选取一些重点活动、特定主题参加。为了恪守这5 条“负面清单”,我推掉了十之八九的邀请,并且每次参会前几天的早晨,都会到家门口的公园兜兜转转,精心构思演讲的主题观点和结构框架。寒来暑往间,这片喧嚣中的宁静,带给我许多灵感,使我发言的内涵视角能达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的境界。

  2019 年7 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编辑部的同志找到我,邀请我把这两年的演讲稿件和署名文章汇编成册、印刷出版。新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加之恰逢假期,各项事务告一段落,自己也能够静下心来闭门编书,随手收录散作,不觉已有35 万余字。宅在家中,在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闲暇时光里,我对过往文章进行了全面梳理,对观点、表述逐句推敲,对数据、案例逐一核对,对篇目、结构精心考量,每天写作6~7 个小时,从隆冬腊月到春暖花开,最终形成了这本书。

  我们这代人,按照老话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人生轨迹横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拥护者、推动者。现在回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魂,其精神实质一以贯之地体现在我们党40多年来的经济工作实践中。以我本人为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与思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行而不自知。20 世纪90 年代初,我主动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请战,到新成立的浦东开发办工作。上任后头一件差事,就是牵头制定中央“十条政策”的贯彻落实举措。在当时,浦东开发开放政策力度之大、含金量之足是十分罕见的,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外资市场准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其中已见端倪,并收获了很好的成效。但那时的自己,更多是扮演一线执行者的角色,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第二阶段,自知而不自觉。21 世纪初,我溯江而上,到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工作。当时的重庆,主导产业重,经济能级低,面临“东北现象”和“西部特征”的叠加,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产业转移机遇,从产业链升级的供给侧着手,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上下游“整装+ 零部件配套”垂直整合、同类企业扎堆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我在这个时期想问题、做决策的过程中,对经济供给侧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客观地讲,更多是属于以问题导向见招拆招的,没有上升为系统性、条理化的经济学思考。

  第三阶段,自觉而且自信。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随后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陆续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出“三去一降一补”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等重大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个重大战略性举措,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改革理论,也让我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义”,再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飞跃。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取得了一系列为世界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总书记做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提高中国经济质量的治本之策、务实之举,更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性改革》虽以当前的经济概念为命题、以当代的经济问题为导向,实则辑录了自己几十年工作、学习、思考的体悟。我愿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朋友,献给所有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付出心血智慧的同辈人、同路人。

  至今记得,2013 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这确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感悟。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经济学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事业的发展,带给我思考的乐趣,指引我看遍经济现象的万千风景,走过经济改革的万水千山,结下了一段段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不解之缘。而今的自己虽然已近七十年岁,仍愿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不断探寻经济学真理的迷人光芒,不断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奇迹。

  此时此刻,当我轻轻合上书稿,放眼望去,上海已是一片流光溢彩、灯火璀璨。黄浦江的涛声在我耳畔隐隐回响,仿佛娓娓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又仿佛在告诉我,中国经济的巨轮将迎着新一轮的朝阳,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黄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