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19 作 者 : 肖钢 等 编著 出版方 : 中国金融出版社 日 期 : 2020年6月
未收藏
作者简介 肖钢,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92—1996年,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1996—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1998—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2004年,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这里应加“党委书记”]行长兼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2004—2013年,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里也应加“党委书记”];2013—2016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2018年任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著有《百年中行新变革:市场化与人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型开放: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19

肖钢 等 编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20年6月


作者简介

  肖钢,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

  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92—1996年,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1996—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1998—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2004年,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这里应加“党委书记”]行长兼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2004—2013年,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里也应加“党委书记”];2013—2016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2018年任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著有《百年中行新变革:市场化与人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型开放: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等著作。


内容简介

  智能金融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用机器替代和超越人类部分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金融模式变革。智能金融行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智能金融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体系?发展智能金融必然需要让渡个人隐私数据吗?智能金融行业应怎样逐步上云?

  本书从智能金融的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专题讨论、监管考虑及国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全面考察了智能金融的发展状况,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智能金融发展的更广泛视角,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项目2019年的研究成果。


目 录


第一部分 技术篇

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二、智能金融定义与意义

三、智能金融的技术挑战

四、智能金融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应用篇

一、金融机构业务前台场景应用

二、金融机构业务中台场景应用

三、金融机构业务后台场景应用

四、小结


第三部分 专题篇

一、构建智能金融标准体系

二、智能金融的治理原则与伦理问题

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与基础环境

四、金融数据与金融


第四部分 监管篇

一、智能金融的潜在风险

二、智能金融的监管挑战及措施

三、数据隐私保护与共享技术

四、智能金融的消费者保护


第五部分 国际篇

一、国外智能金融发展概况

二、国外智能金融应用

三、国外智能金融发展中的不足

四、国外智能金融对我国的借鉴


第六部分 建议篇

一、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建议

二、关于智能金融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的建议

三、关于智能金融监管的建议


附录

一、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概览

二、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三、智能金融大事记汇编(2018—2019年)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智能金融,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金融发展史是一部科技进步、不断变革的创新史。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柜员机(ATM)到80年代的电子支付,再到90年代的网上支付、移动银行,2000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以及2008年以后的金融科技,技术创新与进步引领和驱动金融业变革。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催生出新的客户与伙伴关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产生了深刻影响。从金融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来划分,大体分为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在电子化时代,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电子化、自动化;在数字化时代,创新金融产品与流程,改变服务方式;在智能化时代,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用机器模拟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对金融服务实施决策与控制。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能固然要高度依赖大数据与云计算,但是与数据深度挖掘运用不同,这个技术系统是用传感器来模仿人类感官获取信息与记忆,用深度学习和算法来模仿人类逻辑和推理能力,用机器代替人脑对海量数据快速处理,从而大大超越人脑的工作。

  智能金融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用机器替代和超越人类部分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金融模式变革。智能金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升级与转型,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已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之所以把智能金融从金融科技中单列出来编制专门的发展报告,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方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第三步,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各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已展开激烈竞争,根据联合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中心的数据,在联合国成员国中,有30个国家制定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技术的竞争最终要体现在运用技术的产业竞争。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

  金融与人工智能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发展智能金融有利于我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占领技术制高点,特别是金融业的特殊性,势必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可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升级,提高技术转化效率。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金融科技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未来金融业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是对现有金融科技应用的进化与升级,对金融业发展将会产生颠覆性变革。专门研究智能金融有利于跟踪世界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融合的应用开发,有利于加强金融行业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识别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效率,推动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金融国际竞争力,助力由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

  相比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智能金融更具革命性的优势在于对金融生产效率的根本颠覆。智能金融替代甚至超越人类行为和智力,更精准高效地满足各类金融需求,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变革与跨越式发展。

  本报告共分为六个部分和一个附录。第一部分技术篇,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与金融业融合的技术问题。第二部分应用篇,按照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前台、中台、后台三大模块及其相应的场景,介绍我国智能金融实际应用状况,提供鲜活的案例。第三部分专题篇,主要围绕近年来智能金融发展中的标准体系、治理原则与伦理问题、金融数据的专有云建设及共享技术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第四部分监管篇,着重探讨了智能金融带来的风险及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以及如何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第五部分国际篇,主要介绍国外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的基本情况,研究国外经验对我国发展智能金融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建议篇,将分散在以上各篇、各专题中的政策建议集中进行表述,也是本报告研究成果的一个体现,以便供有关部门和方面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时参考。

  本报告试图努力把握好全面性、针对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既要介绍智能金融发展概况,又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同时随着实践发展,还要持续跟踪研究。因此报告内容力求适应多方面读者需求,可以为金融从业人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员、有兴趣了解研究这个课题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人员提供实际参考资料。

  由于智能金融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时间与能力水平有限,报告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力争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19》课题组

2019年12月22日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