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中国金融开放:感知政策的温度 作 者 : 徐奇渊 等著 出版方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 期 : 2021.8
未收藏
作者简介 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政策,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宏观经济、中美经贸冲突和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博士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信息对策奖一等奖二次、三等奖八次,被评为2016年至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开放:感知政策的温度


徐奇渊 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8


作者简介:

  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政策,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宏观经济、中美经贸冲突和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博士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信息对策奖一等奖二次、三等奖八次,被评为2016年至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内容简介: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加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在华外资机构仍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最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

  我们的这项研究通过线上问卷、对话访谈、文本分析对外资机构的诉求进行整理。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会谈和求证,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金融开放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希望本书能够为关注金融开放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的研究成果。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中国推动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

第一节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金融开放的 重要背景
第二节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稳步推进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开放
第三节 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视角下的中国金融开放及其审视 
第四节 国际机构对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评价 

附录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涉及金融监管相关条款 

第二章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机遇、老问题  

第一节 金融开放加快,外资银行迎来新发展 
第二节 负债业务:存款来源约束下的多元化 
第三节 资产业务:个人业务受限背景下的多元化
第四节 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较大
第五节 为什么外资银行 “越小越不行”?

第三章 外资基金发展好于外资证券公司 

第一节 证券基金业对外开放进展显著,但仍有很大空间
第二节 外资基金发展快于券商,不过整体业务仍有待发展 
第三节 证券和基金业对外资开放仍然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外资机构在证券市场的二级市场成为重要参与者

第一节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较快、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节 外资在股票市场持股占比显著增加 
第三节 外资已经是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第四节 债券市场可成为下一步证券市场开放的重要方向

第五章 外资诉求:开放措施不公平还是外资水土不服?

第一节 外资机构共同诉求集中于业务准入和日常经营 
第二节 欧美日外资金融机构诉求的各自特点
第三节 三家商会诉求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总结

附录 5-1 三大商会关于 “国际最佳实践 /国际惯例”类诉求的总结

附录 5-2 三大商会关于 “落实”类诉求的总结

第六章 对欧美日三大商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访谈

第一节 外资机构认为金融开放有改善,但仍面临较多挑战 
第二节 中美博弈背景下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观察  
第三节 外资机构对中国六项金融开放政策的效果评估 
第四节 外资机构眼中的东亚金融中心格局:未来十年的展望

附录 6-1 调查问卷:中英文版 

第七章 金融开放如何实现初心?

第一节 金融开放的初心和金融风险 
第二节 外资机构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总体评估
第三节 外资机构的中国业务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第四节 中国金融开放怎么做?

序言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其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从而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塑造新形势下的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渠道。当然,中国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体系发展不成熟,如果金融市场开放走得过快,特别是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过快,可能给国内金融稳定带来较大挑战。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这是保障金融开放行稳致远的前提条件。

  从外资金融机构角度来看,近年来这些机构感受到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但是同时,外资机构也认为中国业务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2020年10月24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指出,“尽管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外资……仍需申请诸多许可,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

  不过我们研究团队也深知,国内外关于中国金融开放的研究已然汗牛充栋,而且已经有了不少标志性的研究。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另辟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对话、文本分析,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诉求进行整理和交叉分析,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了扎实的调研,从不同视角观察、理解中国金融开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0年2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立项《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课题研究。我们的问卷调查,也得到了中国欧盟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大力支持。通过上述三家机构,课题组对其会员单位进行了匿名方式的问卷调查。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商会反馈问卷分别为7份、9份、14份,共计30份。其次,我们还对外资机构诉求进行文本研究。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均发布了年度报告。我们就其关于中国金融开放方面的诉求进行了文本分析。我们团队还组织了13场次的访谈和对话,覆盖了欧、美、日在华最有代表性的头部金融机构,国内相关的监管部门以及部分内资金融机构。每次访谈对话都很有收获,这使得我们对问卷、商会年报中的观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最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因此,外资机构的视角不容忽视。我们的这项研究特别关注外资机构的获得感,努力倾听外资商会、外资金融机构的诉求,同时也通过中资机构、监管部门对外资机构的主张和观点进行求证,然后对照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范式,我们的研究过程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外资机构和监管部门、中资机构的沟通。一方面我们把外资机构的诉求更加全面、定量地呈现了出来,同时我们也将监管部门的逻辑、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思路反馈给了外资机构。还记得我们课题的中期评审会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7点开始,参加讨论的各方济济一堂,原定9点结束的会议持续到10点20分左右,结束的时候还是意犹未尽。可见这方面的选题具有重要价值、各方对此高度关注,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关注、深入研究、充分交流。2020年10月,这项课题成果在上海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正式发布。之后,研究成果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根据各个渠道的反馈以及预评审、中期评审的建议,我们最终形成了这本书的定稿。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七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国推动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第二章介绍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机遇、老问题。第三章,介绍了证券基金行业中,外资机构的经营表现。第四章从资本市场开放的角度,介绍了外资机构在证券市场二级市场业务的发展明显强于一级市场。第五章基于美欧日三大商会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对外资诉求进行了梳理。第六章,基于访谈和调查,对欧美日三大商会金融机构的诉求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从实现初心的视角,对我国的金融开放、金融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最后要感谢我们的研究团队,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这项研究成果终于问世。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的所有助理都深入参与了这项研究,我想他们都有比较大的收获。该项研究的分工如下:导论由徐奇渊完成。第一章由熊爱宗带领张佳佳、杨悦珉完成,韩冰也参与了部分工作。第二章由杨盼盼指导钟益、刘禹完成。第三、四章由郑联盛指导朱鹤、祝修业、邓扬眉完成。第五、六章由徐奇渊指导杨悦珉、张佳佳完成。第七章由徐奇渊完成。此外,作为项目研究的负责人,徐奇渊主持了研究框架的设计、报告的成书、统稿、校对工作。同时也要感谢论坛会议部的同事积极组织会议,以及国际交流合作部的同事主动帮忙联系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这项研究涉及问卷调查、访谈对话和文本分析,尤其是和外资商会、外资机构的协调牵涉头绪较多,研究推进的进程一度不及预期,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我也曾经焦虑过。所幸经过努力,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金融开放还在继续推进当中,这方面的研究也不会停止。希望本书能为中国金融开放的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文献基础,为后续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徐奇渊

202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