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生态银行——敏捷进化实践 作 者 : 赵志宏 著 出版方 : 中国金融出版社 日 期 : 2021年10月
未收藏
作者简介 赵志宏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理事。曾长期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现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曾出版七部专著:《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产品工程——创新能力评价解析》《实时智能银行》《银行精益服务——体验制胜》《银行科技——构建智能金融价值网》《敏捷银行——金融供给侧蝶变》《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内容简介


生态银行——敏捷进化实践

赵志宏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21年10月


内容简介

  构建智能生态已成为机构发展第二曲线的必由之路和升维之战。本书从国家战略和用户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生态银行“新物种”,依托敏捷自进化的“乐高式”能力框架,以翔实案例全面分析生态银行“5E”转型路径,以智慧数据链打造生态伙伴间的分布式协同,实现由服务单体客户到浸润行业生态的转变。


作者简介

  赵志宏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理事。曾长期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现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曾出版七部专著:《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产品工程——创新能力评价解析》《实时智能银行》《银行精益服务——体验制胜》《银行科技——构建智能金融价值网》《敏捷银行——金融供给侧蝶变》《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目录

第一章 从传统银行向生态银行的聚变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需求侧和供给侧

“十四五”开局的广阔需求侧

“意大利面银行”的脆弱供给侧


第二节 什么是生态银行

生态银行的内涵与外延

敏捷自进化

生态银行的“五个升级”

内部:自进化、云原生、智慧驱动的 “乐高银行”

外部:与生态伙伴的 “5E”融合


第三节 生态银行的擘画

一个案例

云原生时代的微服务

可拼搭、可插拔

个性化、定制化

生态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 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握客群是商业银行逐鹿未来的逻辑必然

第一节 从传统客群到新兴客群的迈进

客群变迁展现 “动态”

金融需求突出 “增量”“升级”

金融消费行为凸显 “独特”

新兴客群涌现


第二节 “小众”不小,“细分”有必要

需求侧变化牵引供给侧发生变革

以需求为核心的生态银行场景形态

由面向 “大众”转向深耕 “小众”群体

在细分领域打造自身特色


第三节 生态由小及大,场景全面触达

聚焦 “小生态”,“垂直化 +精细化 +差别化”发展"

共筑 “大生态”,“场景 +平台 +服务”互联叠加"


第三章 生态银行中介模式的嬗变

第一节 谋变与进化

谋变

实践

进化


第二节 检验与底线

检验

底线


第四章 防范 “绿天鹅”风险———绿色金融的生态银行范式

第一节 发展绿色金融之 “道”:防范 “绿天鹅”风险

“绿天鹅”的传导路径

商业银行的 “碳中和”范式转变


第二节 发展绿色金融之 “法”:宏观经济政策

监管机构应对 “绿天鹅”的 “四维”痛点

绿色金融的政策实践


第三节 发展绿色金融之 “术”:碳定价政策

碳定价与碳市场的解构

碳定价政策面临诸多挑战

碳市场的中国路径


第四节 发展绿色金融之 “势”:生态银行

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建设

聚焦生态,激活发展新引擎

把握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加固 “绿天鹅”风险防控底板


第二篇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第五章 时代变革引致的技术迭代

第一节 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

ML Ops:银行推广 AI的下一站

让机器学习变得更加自动化:AutoML

让机器学习变得更加自动化:终身学习

让机器学习变得更加自动化:元学习


第二节 交互范式的持续迭代

交互范式亟需突破

“全真交互”技术储备逼近临界点

“全真交互”将颠覆现有流量范式

“全真交互”也是数字孪生趋势的体现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迭代:分布式

分布式模式由来已久

连工业4.0都指向分布式商业模式  

技术让分布式商业模式更普适

区块链:分布式激励相容的参考框架

物联网技术:推动云的分布式化


第四节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技术的迭代

从资本管理到价值创造再到生态赋能

生态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5A智能风控


第六章 云原生时代的企业级中台

第一节 商业银行核心系统的分布式化要求云原生中台

云原生的定义和发展

微服务、云原生、分布式之间的关系

构建商业银行云原生的分布式核心

云原生中台是一种分布式的能力机制

商业银行云原生中台的一体三面

云原生中台将推动银行迈向 “仿生组织”


第二节 云原生中台的技术机理

云原生中台所包含的几种主要机制

微服务,应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

API云市场,使能生态银行

从DevOps到 AIOPs:商业银行的工业 4.0

拆中台?云原生中台无处可拆

云原生中台机制建设的 “三步走”


第三节 云原生中台的另两个截面:业务面及数据面

商业银行的架构理想:生长与开放

企业级架构方法论及不足之处

DDD方法论及不足之处

出路:DDD+企业级架构方法论

云原生中台的业务能力截面:业务中台

云原生中台的数据能力截面:数据中台


第四节 云原生中台加速智能流程自动化

确保流程 “远离”客户体验

从流程银行到数据智能银行

智能流程自动化 (IPA)


第七章 精益与流程智能化

第一节 摒弃 “紧箍咒”奔向企业级发展之路

战略能力顺应转型方向和高阶需求

从流程的本质出发认知自身能力

“组件”高度内聚 “企业级”业务能力

营造 “松箍”灵活发展空间


第二节 精益六西格玛打造流程

承接战略方向

关注 “客户满意度”

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

精益智能管理服务流程


第三节 科技引领精营 “现代”生态

流程搭建数字化

先进科技赋能

智能化诠释差异


第四节 精益智能流程缔造新生态

国外商业银行实践:智能授信和反欺诈

国内商业银行实践:数据探索和自动化审批


第五节 “深淘滩、低作堰”精益前行

六西格玛精准识别问题

问题导向融入精益六西格玛文化

管理创新方法:MBF

以创新运营引领


第六节 构建精益的智能化流程体系

选择实践场景

融入精益管理理念

工作团队协同、融合、敏捷

智能工作流以数据为依托

授信审批流程的智能化再造


第八章 数据素养和智能数据人

第一节 认识数据

数据的力量和困惑

大数据不在 “数据”也不在 “大”

基于数据的量化分析方法

无数据,不智能

数据助力商业新范式


第二节 数据素养

什么是数据素养

实现数字化时代最大潜能

数据素养价值交付矩阵

数据素养培养


第三节 智能数据人

什么是智能数据人

智能数据人发展展望


第九章 云原生时代及其生态安全

第一节 云原生时代的生态银行安全发展新趋势

新思维:从 “独立抗风险”向 “合作防风险”转变

新模式:从 “内部场景”向 “外部场景”延伸

新格局:从 “一棵大树”向 “产业森林”发展


第二节 云原生时代的生态银行安全生态新挑战


第三节 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实现生态可信网络

规划全方位安全治理

加强全链条安全管理

落地智能化安全运营

实施全周期安全技术

创新全旅程安全验证

第三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第十章 聚焦生态:构建生态化的金融定制能力

第一节 生态银行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生态转型的四步法

从顶层开始聚焦生态

强化生态系统思维

设定清晰的路线图和伙伴识别

做好IT和数据铺垫


第三节 生态转型的关键能力

生态系统新时代的银行战略地图

构建精益流程再造的业务中台+数字 AI中台

重塑生态系统新时代的客户体验之旅


第十一章 共生共赢:生态伙伴间实现化学反应

第一节 生态伙伴合作的细分、蝶变


第二节 生态银行与共享数据相辅相成

共享数据将极大推进生态银行的演进

生态银行将激发数据信用的生命力

生态银行将不断孵化 “新企业”


第三节 生态全面开放,多维深度合作"


第四节 生态合作制胜关键因素

规模和标准

独特资源禀赋

行业深度理解

生态合作深度和广度


第五节 生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生态协作,优势互补

创新模式,共赢共享

合规应用,履行责任


第十二章 专业赋能:金融力 +科技力的全面输出

第一节 供给侧赋能突围:聚合核心能力,锁定打造 “控制点”

聚合金融产品与服务能力

一个进阶生态能力评估框架

打造控制点,形成 “护城河”竞争优势


第二节 需求侧赋能聚焦:以客户和生态伙伴为中心

主动融入并赋能产业龙头客户的战略转型

金融服务 +非金融赋能小微客户业务痛点

赋能F端同业生态伙伴的短板和壁垒

赋能C端的体验迭代和财富管理价值

赋能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支撑能力


第三节 银行业务新格局:跨界赋能多端联动的开放生态银行系统

案例一:商业银行与房地产集团生态共建,推进银企共同转型

案例二:由公用服务场景引流,拉动C端和B端获客活客

案例三:把握智慧港口建设契机,积极注入金融动能


第十三章 无感泛在:从用户到客户的 “增长黑客”

第一节 “增长黑客”发展方式

用户体验是抓手

渠道建设面向未来运营


第二节 商业银行视角下的增长黑客方法论"

跨部门合作的增长团队

确定定位,提供 “好产品”

确定增长杠杆和北极星指标

进入快节奏的试验循环


第三节 明晰 “流量”发展途径

互联网创新 “流量”经营模式

数字化城市打造 “流量”增长场景

“金融科技 +数据生态”受到推崇

“产城 +金融”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节 商业银行增长黑客初探:面向未来的手机银行框架由客户运营到用户运营

由千篇一律到千人千面7

由交易服务到全生态服务

由自运营到共运营

由重运营到轻运营


第五节 商业银行增长黑客进阶:开放银行转型"

研发投入是基础

多渠道推广 API

API的统一运营管理

提前布局开放 API的新趋势


第十四章 智慧引擎:智能化的业务全流程支撑

第一节 客户洞察智慧引擎的实践

智慧客户养成

智慧客户画像


第二节 风险管理智慧引擎的实践

智慧风控

智慧普惠


第三节 智能决策引擎的实践

智慧医疗

智慧政策指引


第四节 模型风险识别:跨越数字化的鸿沟

数据鸿沟

挖掘工具鸿沟

模型鸿沟


打造敏捷自进化的生态银行

(代 序)

  一本书必须是能劈开我心中冰封大海的利斧。 ———卡夫卡

  我在三十四年的商业银行职业生涯中亲历了银行业发展的许多变化, 但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当下发生的。一方面,数字化使商业环境演化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生态,分布式商业模式成为开放社会的标签,缺乏客户体验特色的同质化经营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回答如何在分布式商业模式下实现内部自洽及与生态环境融洽相处。另一方面,大国博弈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受到考验,在 “黑天鹅” 和 “灰犀牛”事件频发环境下,金融监管日趋严格,银行风险源头治理能力和内生免疫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站在国家 “十四五”战略开局新的历史起点,许多银行家都在思考,敏捷银行转型如何实践?我和我的同事———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屈宏志先生也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这本书的写作就肇始于对这个问题的复盘和反思,并根据他的建议撰写的。英国剧作家切斯特顿说,开放的社会就像 “张开的口”,当它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 “坚实的东西”。我和同事们认为,这种 “坚实的东西”就是 “生态银行”。


生态银行的释疑

  在业界,有一种 “以促进生物和生态事业发展为目的而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也被称为 “生态银行”,这是基于从事某种绿色金融实践的定义;抽象于生态环境学,我们站在更高阶视角提出的 “生态银行” (Eco-Native bank)是以有条不紊的内部迭代构筑自进化能力,以 “数、智、云”的比较优势敏捷赋能合作伙伴,以无缝衔接的分布式协作融合打造生态系统,围绕用户全方位需求实现无感、泛在、浸润式服务的 “金融 +”机构。商业领域是以合作和共赢为发展趋势的。从外部环境来看,“生态”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大势所趋,银行也是这趋势之中的一部分。当银行以自身优势融入或主导了生态圈,就带有了生态银行的色彩。生态银行是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先生提出的 “最佳体验现代财资管家”在数字化时代的实现路径,是当前银行实现敏捷的最佳模式,也是分布式商业、分布式金融发展趋势在当前阶段的主要实践方式。对照生态银行的定义,本书在梳理当前供给侧和需求侧宏微观背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尝试以生态银行范式对金融中介理论进行创新,分析了以云原生为基础的中台建设、智能工作流、智能数据人等能力的提升路径,打造内部微服务与组件化的即插即用,助力生态银行实现内部的敏捷自进化;分析了在数字化、智能技术、云技术等的比较优势驱动下,通过聚焦生态、共生共赢、专业赋能、无感泛在、智慧引擎等具体实施路径,强化银行对生态伙伴的赋能复用,协同融合共建生态体系,打造生态级产品服务体系,全周期满足生态用户需求,全链路提升生态用户体验,与生态伙伴协同打造不断进化迭代的生态系统。在供给端,依托智慧化客户画像和数据沉淀,动态把握对公对私客户实际需求,设计更加多样化、定制化的产品,为客户在风险偏好、投资市场、期限收益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商业银行构建或参与生态系统平台,并非自己提供非金融商品服务,而是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按各自持牌经营范围,在客户消费旅程和企业价值链条中有机协同,提供嵌入式产品服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银行业亦是如此。生态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敏捷自进化,打造敏捷自进化的生态银行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新时代商业银行实现转型突破的一种必然。银行作为生态系统的个体,需立足于持牌金融机构的先天DNA,同时积极向数字原生企业学习,将数据和技术融入组织和流程中,建立 “机器 +人”的仿生运营模式;把银行打造成为仿生组织,从而像生物个体一样自我识别、自我发展、自我恢复和进化,适应生态银行复杂环境变化并得以发展和完善。总体而言,生态银行的构建是基于畅通内循环、打通外循环的国家战略推动,数字化、智慧化、云技术的前沿拉动,实体经济和客户服务需求的特色驱动,依靠数据素养和智能数据人的赋能使动,以分布式智能协同激活生态银行服务微循环。对“生态银行”内涵的深层次理解,笔者将会在后文中与读者进一步探讨。


数字化转型为生态银行 “廓清迷雾”

  关于数字化有一个梗, “I really miss the old days when we were smart than our phones” (我真的很怀念那些我们比自己的手机要聪明的旧时光)。

  现在的手机普遍都是智能手机,应用功能上也非常智能。事实上,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智能手机已在全球普及;不难想象我们当下讨论的那些机器学习中的热点话题,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成为高中生的选修课。

  如前所述,“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激活产品服务微循环,以此促进畅通内循环和打通外循环。敏捷自进化的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 “新基建”,是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推动力,为生态银行转型 “廓清迷雾”。中国银保监会正在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强调要 “坚持开放共享,建立开放的价值生态,提高金融的生态连接能力和价值链集成能力,促进金融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开放共赢、合作共享”。本书正是深入贯彻这一理念的理论实践探索。

  随着零售业务模式逐渐从B2C转向C2B,对公业务模式从B2B转向B4B,商业银行的关注点也会从过去的 “我有什么,你要不要” 转变为“客户想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所以在技术不断演化的今天,商业银行需要将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而这背后的支撑就是生态经济环境数字化、智能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仿真模拟,在零售业务领域深入分析客户行为习惯、风险偏好、收入成长空间,针对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完善标签体系,动态描绘客户画像;在对公业务领域,依托生态圈,以核心生态伙伴为点、供应链为线,产业体系为面,形成集团客户画像森林,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调整,打造实时相册,实现定制化产品的敏捷开发。以数字化转型为先导,商业银行应加快探索生态银行能力建设,加速对生态伙伴的金融科技赋能,敏捷自进化地通过多元化技术模式,构建多场景、多渠道的在线客户运营体系,将利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技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特色化的服务。


实时智能工作流为生态银行 “披荆斩棘”

  笔者曾经听到两个电话销售之间的对话,甲问乙:“你觉得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失去工作吗?”乙一脸疲惫且生无可恋地回答: “我真的希望如此!”这段对话的梗在于,人们宁可选择失业,也不屑去进行低附加值的、重复的、枯燥的劳动,用人工智能来做这些工作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商业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 “自建生态和共建生态”双管齐下的形式,建立好像杠铃一样的生态和智能服务合作伙伴的协作机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应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平台化、生态化的挑战。如何通过共建生态,基于中台智能分析,实时动态感知和响应客户在消费生态全旅程的最佳体验需求。二是安全和风险的挑战。如何通过实时智能工作流的方式,激活流程微循环的实时感知和响应,同步提升客户服务和风控的质量效率。三是资源和能力的挑战。如何通过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跟上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步伐,使得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移动界面能够根据目标客户消费旅程或生产经营流程而适时展开并进行参与式交互。四是决策者面对的挑战。如何具备顺应时势、拥抱变化的视野和胸怀,同时主动运用科技和计量方法降低决策风险,并进行战略解码和执行校准。

  应对上述挑战,商业银行需要善于运用具有指数级发展潜力的技术,构建端到端的实时智能工作流。例如,智能化信贷准入要达到的效果是线上化和去人工化,客户在线发起申请,远程传递相关资料,最大程度减少手工录入,使用OCR技术对扫描文档进行文字识别,使用 NLP技术对识别结果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语义分析。结合内外部数据,银行对所提供信息进行自动化交叉核验,识别造假与欺诈等风险。如果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没有触发预设的转人工条件,则自动将数据传输至授信评分模型,计算客户评分。评分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的随机森林、XGBoost等为主模型,结合专家或挡板规则模型进行调整或拦截。模型得分高于准入预设值,则予以准入。


敏捷自进化为生态银行 “固本培元”

  万物皆变,唯变不变。在 “AI+”时代,客户的需求比电影 《信条》更具技术含量,比 《盗梦空间》还要烧脑。在技术创新和业务迭代升级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生态银行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业务和 IT更加融合,运用具有指数级发展潜力的技术和算法,共同赋能发展。通过业务和 IT敏捷团队,共同构建包括SOE(参与交互型系统,system of engagement)、SOR(产品服务型系统,system of record)、SOI(智能洞察型系统,system of insight)在内的SOX(面向未来的多维系统架构),形成 “乐高积木式”的企业级能力组合,用标准化、组件化、参数化的 “零部件、元器件”实现产品服务的灵活配置,从而改变过去非模块化的 “意大利面”模式,让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更易实现。生态系统中链接的企业组织关系呈现复式结构,组织和组织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和覆盖,企业成为一个个功能模块,可在产业链平台上自由组合,企业的各个职能也将被打散,变成一个个敏捷模块单元,被嵌入或链接;员工与部门关系也由原来的强归属转变为彼此嵌入与链接的共生关系,自我驱动,彼此赋能,不断激发出创新活力。 二是使科技能力适应云原生时代。随着分布式战争的到来,一盘散沙式的战斗机、舰艇和陆地移动装备已经无法打赢混合多云环境下的分布式战争。军事战斗需要在海上和偏远地区运用作战云和战术云功能及认知智能。而运用与企业级业务组件紧密衔接的微服务、容器治理等云原生技术,可以把 “乐高积木式”的 IT架构进行拆分和重组,以便更加敏捷地响应差异化需求。就像航空母舰战斗群,能够运用作战云和战术云通信工具,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实时智能工作流,实时智能链接各种航空和水面战斗群,迅速部署和实施战术组合动作。通过云原生中台实现前台需求的系统镜像,打造企业神经中枢,形成 “机器 +人”仿生运营模式,实现基于客户画像的个性化、场景化价值交付模式,提供客户旅程最佳体验财资管家服务。

  三是确保合理、安全地使用数据。例如,自2018年 5月25日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GDPR)生效之后,2021年 4月 21日,欧盟颁布最新《AI监管草案》,全面禁止大规模监控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信用体系,对特定领域的 “高风险”应用进行严格限制。2021年监管政策频频出台:1月 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4月 26日, 《个人信息保护法 (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6月 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2021年7月4日,滴滴出行 APP因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2021年 7月初,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给网络平台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 “断直连”。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与数据隐私保护相衔接,充分运用分布式商业模式、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处理好数据隐私保护、算法、算力的分布式协作,实现生态合作共赢。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会有一些领先企业逐步进化成持特定业务牌照的科技公司。人才是第一要素,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服务的未来,商业银行应提前布局 “智能数据人”培训体系,专门培养初级、中级、高级数据分析师,以及培育数据科学家。基于数字孪生环境下的模型工厂,银行要将分布式思想灵活运用到技术和业务之中,打通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打通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使得各部门运用数字化语言交流、银客参与式互动,实现科技与业务的充分融合,成为敏捷自进化、与生态伙伴协同迭代的生态银行。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篇 “未来已来 路在何方”,从新时代商业银行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出发,阐述生态银行的缘起和因果,构建内部 “乐高银行”和外部生态伙伴 “5E”融合的框架体系,聚焦客户群体属性、特征、消费习惯、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以生态银行范式对金融中介理论进行创新,关注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金融与 “绿天鹅”风险防范,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篇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考察了技术变革的大背景,分析了在云原生的生态时代,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中台建设、流程智能化、智能数据人及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内部自洽,形成生态银行的敏捷自进化能力。

  第三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致力于构建 “Bank the World” 的整体业务模式,从实践的角度分别对 “5E”案例进行解析,力求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模式向生态开放模式的转型路径,实现由 “服务”客户到 “浸润”生态的转变。

  本书在笔者近期发表的文章、演讲和授课的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笔者提出构思,进行写作,并带领渤海银行一些青年专家学者和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参与本书课题组的成员有李庆刚、赵含章 (Hannah  Zhao)、揣洪生、李玏 、李吉东、刘程旭、周峰、李本靖、胡博、项慧玲、费清等。古代兵法 《六韬》有云:勿以三军重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本书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同事们经过多轮交流讨论后的思想火花,仅为一家之言,期望抛砖引玉,为同行继续探讨生态银行的发展提供相关思路。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或有种种疏漏,还望读者谅解。

  昨天已经成过去,明天尚未到来,所以今天就是一份礼物。对于银行而言,实现生态银行转型需要久久为功、纵横捭阖,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要积极把握新时代脉搏,坚定战略选择,着力打造敏捷自进化,并与生态伙伴协同进化的生态银行,更加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双循环、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赵志宏

2021年 7月于天津市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