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科技赋能金融II——中国数字金融的最佳实践 作 者 : 金融城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编写小组
未收藏
内容简介

 

科技赋能金融II——中国数字金融的最佳实践

金融城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编写小组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9年04月

专家荐读

  中国的数字金融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既创造了很多金融创新的模式,也形成了一些金融风险的源头。因此,数字金融业也需要正本清源,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科技赋能金融》介绍的几个业务模式都是值得关注、非常有益的尝试。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本书研究分析了金融科技方面的九个案例,其中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也包含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在紧跟科技进步,促进金融发展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本书所荟集的这些案例,真实详尽地记述了这些机构在应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防范风险方面的积极探索,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有数据、有分析、有反思,可以说是为监管机构、学界人士、业界同仁乃至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赋能金融”的渠道。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尚处于不断发展成熟过程中,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深入探索和持续推动。金融城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组织撰写了《科技赋能金融》,以生动、形象、严谨、细致的写作风格,精心遴选来自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不同类型从业机构的多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践和效果,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专业案例集,相信会对广大读者和金融从业者大有裨益。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陆书春

  金融体系的全方位变革,带来了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主流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向科技金融型机构转型,努力增强金融科技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大批金融科技服务型企业应运而生,其中一些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为独角兽体量级别,体现了金融科技的强大生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  万建华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投资顾问、数据和网络安全、支付等多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服务模式,帮助金融机构真正了解客户、研发适应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改进和提升服务方式。同时,科技也有力支持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和差异化竞争,使“智慧金融”生根开花结果。本书介绍的科技赋能的九个案例,是从参加“第二届金融城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的几十个案例中遴选出来的。希望读者透过这些代表性案例,能够加深对金融科技的了解,并感受金融科技浪潮扑面而来的气息和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张承惠


机构简介

  融城教育,简称金融城(CFCITY),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金融教育咨询品牌,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行业研究和政策交流平台,推动中国金融业在金融科技时代转型升级。

  六年来,金融城聚焦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前沿领域,携手金融政、商、学界领袖,为金融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专业、前沿的知识分享,及时、权威的政策信息。目前已为800多家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和研究服务,赢得高度评价。


本书简介

  本书遴选金融城举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九个获奖案例,真实反映了这些案例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蕴含其中的业务逻辑和创新思维,呈现了团队对于创新探索的执着、艰辛和困惑,系统展示了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尝试与成果。

  本书的写作素材均来自一线调研,并坚持独立、客观的视角,既可用于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与研究,也可供行业实践者学习与借鉴,亦为监管人士洞察行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第一本案例集《科技赋能——中国数字金融的商业实践》已于2018年7月出版。


目录

摩羯智投: 智能投顾的进化之路

一、智能投顾行业的兴起
二、摩羯智投的诞生
三、摩羯智投的业务模式
四、未来发展前景

上海华瑞银行: 智慧金融为小微企业注 “活水”

一、中国民营银行扬帆起航
二、从筚路蓝缕到渐露锋芒:“三驾马车”引领差异化发展
三、做企业生命周期同行者
四、致小微——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新网银行: 数字普惠金融的万能连接器

一、始终贯穿创新理念的筹建过程
二、全新的在线数字化风控与运营
三、全线上化运营的创新产品体系
四、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结语

度小满金融: “AI +金融” 的探索之路

一、中国“金融+ 人工智能” 的发展
二、百度金融的前世今生
三、度小满金融的“大数据+ AI” 技术
四、度小满金融的AI 商业化道路
五、走向何方

金融壹账通: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一、金融壹账通的发展历程: 从幕后走到台前
二、三大黑科技打造科技赋能金融桥头堡
三、让“老树开出新花”
四、肥水要流外人田

宜人贷: 打造金融科技行业的突围之作

一、P2P 的前世今生
二、宜人贷起航: 志在成为网络借贷破局者
三、因势利导, 创新求变——宜人贷的这些年
四、YEP 共享平台如何打开局面?
五、YEP 共享平台前景如何

上海银行: 搭乘直销银行 破局异地拓客

一、城商行: 从跑马圈地到戴上“紧箍咒”
二、上海银行突围: 探索“新赛道”
三、上海银行直销银行启航
四、转型! 直销银行驶入快车道
五、未来展望: 挑战与应对

通付盾: 让金融更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数学博士的归国创业之路
二、以数字身份为核心的数字化安全框架体系
三、公司发展愿景与金融安全技术的未来

梆梆安全: 传统金融移动安全的保护者

一、生死抉择开启B 端赛道
二、一则文件让梆梆叩开金融安全领域的大门
三、三大服务攻占桥头堡
四、与金融机构的相互融合: 移动威胁感知
五、升级: 移动金融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六、未来:T 字发展 布局物联网


前言

  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开始,“金融科技”逐渐取代“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热词。这个词被国际组织第一次定义,是在金融稳定理事会2016年发布的《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中,即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四类。在中国市场上,前两者的应用最为广泛,创新最为突出。

  金融科技并非突如其来,横空出世。现代银行业原本就是一个构筑在技术之上的行业,从算盘到电脑,从PC端到移动端,银行业在技术的迭代中不断发展与进化。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了行业新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和新锐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市场上纵横驰骋,肆意占领场景,抢夺客户,把原本躺在高息差蜜罐里的商业银行彻底惊醒了。

  招商银行是最先觉醒的银行之一,招行行长田惠宇在2018年年报致辞中铿锵有力地说:“科技变革的滚滚洪流,势必将中国银行业推入以新商业模式取胜的3.0阶段。科技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在肉眼可见范围内,金融科技可对传统银行所有业务及经营管理,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模块化拆分。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银行3.0 时代正在到来,它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运营模式,拓展银行的服务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

  在金融科技的跑马场上,逐渐形成了群马奔腾、各领风骚的态势。互联网巨头以前沿科技和无所不能的气势攻城略地;商业银行携雄厚的资产、人才、客群和巨额的科技投入,加速收复失地,捍卫霸主地位;新锐的金融科技公司若有网络小贷或消费金融牌照加持,其裂变式生长的势头令人侧目,若无牌照又不愿打政策的擦边球,便以技术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商业银行并驾齐驱。

  新的商业模式挟金融科技之名喷涌而出,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制度边界,让风险隐患在创新的水面下暗涌,也给监管部门制造了不小的难题。放眼全球,皆无明晰又靠谱的监管规则可循,更谈不上统一的标准,使得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博弈。这时,就需要一个连接业界与监管部门、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的平台,一个深度沟通、平等对话的平台。因此,金融城联合20家主流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于2016年创立了新金融联盟(简称NFA),通过学术研讨、企业参访等方式,促进监管、业界、学界平等开放的交流,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平衡、稳定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2016年,新金融联盟创设了“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遴选和展示国内金融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为行业树立标杆,传递正能量。为了尽可能做到专业、权威、公平、公正,NFA邀请了来自央行、银保监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十位顶尖专家担任评委,采取初选、复选、终审答辩的方式,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遴选十佳案例。截至2019年4月,已成功举办三届,共选出29个获奖案例,其中一个空缺是评委会秉持“宁缺毋滥”原则而形成的。第四届评选已经启动。

  第一届评选的获奖案例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谢绚丽教授领衔,组织多位专家学者撰写而成,已于2018年出版。本书为第二届评选的九个获奖案例,由金融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8位同仁执笔。其中,摩羯智投案例由廉薇执笔并引用了谢绚丽教授的部分访谈资料,上海华瑞银行和金融壹账通案例由熊静执笔,新网银行和通付盾案例由马骁执笔,度小满金融案例由申晓宇执笔,宜人贷案例由孟凡钰执笔,上海银行案例由徐嘉翊执笔,梆梆安全案例由张霞和孙丰伟执笔。廉薇还指导了团队的访谈和写作,帮助成员设计访谈提纲,审核修改稿件,特此致谢。

  特别感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为本书作序,衷心感谢NFA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NFA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NFA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推荐本书。他们同时担任了案例评选的评委,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参与了评选。

  在案例访谈和撰写过程中,我和写作团队最大的感受就是,金融科技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从案例评选到调研写作的短短一年里,从监管政策到市场机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第一,监管政策逐步收紧。银保监会正在制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约束联合贷款的单笔额度、出资比例和客户群体,规范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意味着互联网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代表之作,同样不能脱离监管的框架。网贷行业的变化更加剧烈,预期中的合规备案并未如约而至,上千家网贷平台相继退出市场,部分平台甚至涉嫌违法进入司法程序,监管部门终以“175号文”中“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严厉措辞为网贷行业画上了句点。从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到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首要任务的强监管、严监管,监管态度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第二,长尾人群的融资需求带来无限商机,与行业无序发展形成悖论。无场景的个人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俗称现金贷,技术进步和消费意识的觉醒,孕育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部分金融创新创业者过于激进,甚至放弃底线,将其扭曲为高利贷、超利贷,背负上高息暴利与恶意催收的恶名。2017年底,《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阳光下的现金贷基本销声匿迹,水面之下却“春风吹又生”,直到2019年“3﹒15”晚会爆出“714高炮”等严重问题。这也反映出市场的融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政策须在堵与疏之间做出选择。

  第三,企业在市场形势和监管形势急剧变化下纷纷主动调整,积极应对。金融科技从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奇技淫巧”,成了助力转型发展的利器。各大银行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战略合作,创立“开放式银行”等新型业务模式。由于企业定位和牌照、准入方面的限制,部分“互联网金融”巨头迅速自我调整,像原百度旗下的金融科技相关业务独立为度小满金融,而京东则将旗下相关业务的品牌,升级为更具科技色彩的“京东数科”。

  研究、分析与描绘一个处在快速发展中的行业,难度很大。为了取得第一手素材,写作团队多次访谈获奖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不断调整写作框架与具体内容,以求真实地反映获奖案例的来龙去脉,蕴含其中的业务逻辑和创意思维,以及人们的执着、艰辛和困惑。在此感谢九个获奖企业为写作团队安排了访谈,并提供了大量素材。

  本书是金融城2012年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关于金融科技的专著。受写作时间、专业知识和研究深度所限,书中必定存在疏漏与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未来,金融城还将为后续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撰写更多金融科技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为监管部门和业界同仁提供参考,为金融科技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吴雨珊


序 一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变革与发展的40年。金融行业的这40年实际上有两大主线,一是金融行业体制与机制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另一大主线就是信息技术对金融的影响,或者说是金融科技的40年。这期间,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整个金融业务体系运营方式发生了两次系统性迁移。

  第一次迁移,是从人工业务处理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化业务处理系统的迁移。这一次的系统迁移,是以信息技术作为高速计算和数据通信的工具手段,通过广泛的连接、布局,使银行前、中、后台和组织体系的横向、纵向互联互通,形成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金融业务处理系统。这个过程是对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金融作业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我们在相当一段时期把这个历程称之为金融电子化。

  第二次迁移,是基于银行物理网点为主体的线下服务系统向基于互联网线上服务系统的迁移。当下依然还处于这次迁移的进程当中,体现为以前到银行网点面对面的金融服务,逐渐演变成不需要面对面的金融服务。甚至于,无论个人还是机构的所有金融业务,集中在手机或者其它终端上进行一站式的处理,实现了金融服务的随时、随地、随身。

  可以说,现在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都是基于两次迁移基础之上展开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的运用对金融体系带来了三大变革。

  一是工具变革,由于人工业务处理向计算机自动化业务系统迁移,科技作为工具或手段,推动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变革,即经营成本的下降和营运效率的提升。

  二是模式变革,由于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角色发生转变,科技对金融逐步反客为主,由效率工具的被动角色,转变为驱动变革的基本力量,由技术支持上升为技术引领,驱动金融业务模式变革。

  三是体系变革,金融体系在科技的作用下,正在进行解构与重建。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正在分解与重组,核心环节自主把握,其他环节与科技企业合作或外包给金融科技企业。科技与金融全面、深度融合,主导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驱动金融发生更深刻的全方位变革。

  金融体系的全方位变革,带来了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主流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向科技金融型机构转型,努力增强金融科技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大批金融科技服务型企业应运而生,其中一些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为独角兽体量级别,体现了金融科技的强大生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对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与研讨,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引导。因此,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的金融城举办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这一活动,就显得很有意义。

  “案例评选”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我有幸都参与了最后的终审评选。这本书所写案例是第二届评选的获奖案例。金融城在全国征集了近百个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案例,初选出18个案例进行现场答辩和终评。现场答辩是一个可以明确案例价值的有效形式,评委会对案例的主要负责人当面提问并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案例在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点,以及在风险可控性、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考量。

  经过评委们的现场独立投票,选出的获奖案例涵盖了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机构,涉及了智能投顾、直销银行、大数据风控等多个业务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段时期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与业务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探索成果。

  金融城在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基础上,组织案例编写小组进一步深入案例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历时一年完成了这本案例集,以第一手资料,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轨迹,读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变革时期金融与科技如何融合并催生创新,掩卷后也引导我们思考金融科技之所以狂飙突进的时代进化逻辑。

  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工作遵从四个重要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我想,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金融科技的下一步发展。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 万建华


序 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明确提出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更加紧密,互动态势更加明显,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动能、提供新手段。

  回顾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由来已久。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使得计算机设备从286、386的微型机到小型机、云主机演变。互联网的出现,推动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使得金融在跨时间、跨空间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大幅提升。金融业在科技的支撑推动下,先后经历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阶段后,正向移动化、网络化、场景化和智能化更高阶段发展。金融服务已从金融机构实体物理网点、ATM,拓展到网上电子银行、金融App,并结合场景嵌入到每一次搜索和点击中。科技对金融的作用,也从支持、支撑,到驱动、引领。如今,科技已不仅仅是金融业后台的配角,它也正日益走向金融舞台的中央而备受全球关注。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支付清算、投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日益深入,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比如,云计算架构以其降低IT成本、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正在成为金融领域IT基础设施的主流选择。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客户管理、风险管理、信用评估等方面,可提高业务拓展精准性,增强对逾期违约或欺诈的预警时效性。人工智能与金融业的结合有望推动金融服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帮助金融机构形成覆盖前、中、后台的全生命周期智能金融体系。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等场景正在从概念验证逐步落地于实践应用,发挥其在防篡改、可追溯、多方协同等方面的优势。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驱动下的金融创新,其本质还是金融。它并未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还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挑战。比如,部分机构数据安全意识薄弱,违规使用数据资源,从而导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一些机构网络安全系统不健全,可能因受到拒绝式服务攻击或自身系统、网络故障而导致服务中断,引发网络安全问题。机构、账户、数据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联性不断增强,金融与科技边界日益模糊,容易导致责任认定不清的问题。金融活动的实时性和不间断性越发明显,金融产品跨行业跨市场特征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分业分段式监管和机构监管模式带来挑战。

  面对上述问题和风险挑战,应本着趋利避害、规范发展的原则,凝聚政界、业界、学界的智慧,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同步,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倡导正确理念。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增强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注重发挥技术优势,提高金融交易效率,降低服务边际成本,为小微企业、农民等服务对象提供更多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现状,密切跟踪金融科技发展国际动态,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经验和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工作成果基础上,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厘清金融科技业务边界和责任划分,按照“凡是金融业务都应该纳入持牌监管”的原则,科技回归科技支撑,金融回归金融本质,推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间的合作模式更加合规和可持续。

  三是平衡创新监管。研究国际上监管沙箱的实施效果,探索兼具试错容错和弹性调整能力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对有利于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在有标准、有约束、有监管、可退出前提下提供支持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业务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做好信息安全保护,避免野蛮生长造成监管被动。

  四是加强手段建设。大力发展监管科技,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驱动技术,优化金融监管流程,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注重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统计、登记披露、风险监测、信息共享、标准研制、风险提示、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搭建监管与市场、国际与国内双向沟通渠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尚处于不断发展成熟过程中,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深入探索和持续推动。金融城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组织撰写了《科技赋能金融》,以生动、形象、严谨、细致的写作风格,精心遴选来自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不同类型从业机构的多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践和效果,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专业案例集,相信会对广大读者和金融从业者大有裨益。

是为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陆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