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抓住反弹窗口,坐实经济复苏
时间:2022-06-25 作者:张斌 等
  进入6月,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反弹态势。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等多项数据均有边际好转。

  具体来看,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上月为-2.9%。此前受散发疫情影响的吉林、江苏、广东等地加速复工复产,上海也开始有序复工复产,积压订单赶工促使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0.7%,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改善明显,同比增速提高4.7个百分点至0.1%。

  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生产恢复,制造业投资也有所回升,5月同比增速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至7.1%;开工恢复和专项债继续加速发行,也使得基建投资5月同比增速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至7.9%;复工复产进程中,出口企业加快赶工完成积压订单亦助力出口超预期,5月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6.9%,增速较4月提高13个百分点。生产和内外需均出现改善背景下,整体就业压力有所缓解,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降0.2个百分点至5.9%。

  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存在,其中尤以房地产市场最为关键。房地产市场5月仍处于探底的过程中。1月-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探,同比下降4.0%,降幅比1月-4月扩大1.3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也依旧低迷,前五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1.5%。

  餐饮等线下服务恢复依然比较缓慢。从疫情形势和餐饮收入的数据表现对比看,3月、4月本土新冠感染者大幅激增时,餐饮收入月同比增速随之从2月8.9%骤降至3月、4月的-16.4%和-22.7%;但当5月新冠感染者环比下降近90%后,餐饮收入月同比增速为-21.1%,较上月仅收窄1.6个百分点,仍没有太大改善。由此看出,餐饮等线下服务类消费恢复缓慢,还未见明显改善。

  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依然保持在1%左右,表明整体需求依然偏弱。

  在整体失业率环比下降的同时,16岁-24岁的青年失业率还在继续上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

  疫情冲击给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例如,前一阶段国内物流系统的紊乱只是暂时的,工业企业现阶段的停产限产是暂时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秩序会逐步恢复,暂时的冲击效应就会慢慢消失,不会带来更持续的影响。

  疫情冲击也会给经济带来更持续的负面影响,更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疫情冲击对小微企业和接触性服务行业带来较大影响。这些企业往往对现金流敏感,资产负债表也相对脆弱。如果不能尽快改善这些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企业破产面增加,即便是在疫情冲击结束以后,这部分损失也未必能充分恢复。

  其次,居民部门的风险偏好和收入预期正在发生改变,并开始调整自身的支出行为。国际上关于疫情的伤痕效应研究发现,经历了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后,居民的风险偏好会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今年4月以来,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规模显著下降,连续两个月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居民部门在股票市场是净流出,对一些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也出现了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由此带来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调整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更加持续的影响。

  为对冲新一轮疫情冲击给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尽快稳住经济基本盘,5月底国务院推出了“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涵盖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多个方面。本轮政策出台非常重要,有助于支撑接下来的经济恢复,扭转前期较为悲观的市场预期。

  内需不足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掣肘。金融数据的结构性变化反映出当前实体部门的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仍缺乏可持续的支撑。触底后的环比改善不等于经济持续恢复至正常状态。疫情以来宏观经济的恢复状况始终不太理想,居民消费恢复明显乏力,叠加房地产持续处于探底过程,全社会购买力不足局面难以根本扭转。

  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强调精准发力,在总量政策方面,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政策举措确保经济和就业恢复到正常水平。总量政策当中,利率政策和政府支出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通过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推动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市场化竞争,企业和居民的负债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如果企业贷款和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债务成本能降低三分之一,可以为企业、居民和政府节省债务利息成本接近5万亿元,如果再考虑到利率下降对资产价格的支撑,总体而言对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是极大支持。更低的债务成本对于降低企业破产概率、化解金融风险也能起到帮助。

  政府支出方面,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提高非政府部门的收入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在基建投资当中仍具有较大空间,具有较高商业回报的基建投资项目不多,但是商业回报率低却有明显外溢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基建投资项目普遍存在。这需要政府在融资环节上做出更加灵活的融资安排,支持有外溢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基建投资,这些投资带来的不仅是当前的就业和经济活力,也是未来的社会财富。

  房地产是具有宏观重要性的行业。房地产稳不住,宏观经济也很难稳住。在人口、城市化率、城市更新改造等多个中长期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房地产市场是易热难冷,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易冷难热。在新的房地产发展局面下,对房地产市场整体政策基调也需要做出从节制到鼓励的转变。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因城施策的原则,适度取消部分限制性监管条件,为部分陷入债务困境的房地产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支持。


作者张斌系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朱鹤,CF40研究部副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本文来源于大势看财经。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