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生态环境保护的改进措施与中国行动
时间:2022-12-10 作者:Deborah LEHR

  提要:当前,由于没有重视自然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我们正置身于有史以来首个由人类驱动的大灭绝事件之中,因此生态保护势在必行。具体来说,一是要改革对林业、渔业和耕种业有害的农业补贴,限制对自然资本的破坏;二是要改善基础设施规划,在减少灰色基础设施造成的伤害的同时,探索新的灰色-自然混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三是要求金融机构在监测和披露其投资决策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作为极具生物多样性的国家和全球投资和贸易商品流动的中心,中国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世界的自然环境保护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中国正在采取真正有意义的措施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公园服务系统、湿地保护和绿色投资倡议等。



  今天,我们正置身于地球有史以来首个由人类驱动的大灭绝事件之中,其根源在于我们没有适当地重视自然和经济之间的联系。保尔森研究所和合作伙伴共同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面临着7000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调动新的资源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减少破坏自然的活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改进方向

  幸运的是,效果最显著的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改革对林业、渔业和耕种业有害的农业补贴。改革农业补贴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它需要的是强烈的政治意愿。如今,全世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每花费1美元,就至少要另外花费4美元来激励那些对自然有害的做法,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通过改变这些有害的补贴,我们既能促进生产,也能限制对自然资本的破坏。

  第二,改善基础设施规划。鉴于未来数十年内将有数万亿美元投资于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规划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管理实践纳入主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缓解和抵消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改善基础设施规划,首要任务是减少传统灰色基础设施造成的伤害,与此同时,也必须探索自然基础设施和灰色-自然混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如恢复珊瑚礁和红树林,以防止风暴潮;又如创造天然湿地,以便储存多余的水,更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在这些方面,多边银行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我敦促这些银行的股东,要求他们将其投资组合尽快与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接轨,就像他们与《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接轨一样。

  第三,应当要求金融机构在监测和披露其投资决策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当前,与自然相关的财务披露特别工作组正在取得良好进展,我也鼓励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行动

  中国具备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影响力,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是一个极具多样性的国家,是一些令人惊叹的物种的家园,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贡献。同时,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投资和贸易商品流动的中心。中国占据全球货物贸易比重的15%,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几乎囊括了全球75%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的投资渠道和软商品来源将对东道国或来源国的自然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正在开始采取真正有意义的措施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概念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且也是中国最近许多保护自然环境政策的基础。中国新推出的公园服务系统,尽管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必将引领中国在保护区优化方面努力实现更加有效的保护。中国近期开始禁止沿海地区的湿地开垦活动,这将有助于中国拯救其珍贵的沿海生态系统,而这些生态系统为生活范围遍布多个大洲的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保尔森研究所也为这项举措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投资和贸易领域,中国已经发布了一套准则。如“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投资原则,这一原则为负责任的海外投资建立了框架,保尔森研究所也是该倡议的一个合作伙伴。另外,中国商务部的第14个五年计划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的目标,或将为可持续商品的贸易创造巨大的机遇。如今,中国已成为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导者,共同主持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此外,中国还在绿色金融系统网络(NGFS)下共同领导评估金融稳定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相关工作。

  总之,世界正在为地球制定出更好的未来路线,势头喜人。如果中国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政策,将对全世界大有裨益。当然,要恢复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可以确信的是,这项工作的价值是极高的。大自然是美、灵感、创新和知识兴趣的最大来源,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不源于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自然是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本文为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Deborah LEHR在2022年12月10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稳与进: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外滩圆桌“气候融资挑战——难点与对策”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