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推动云转型,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
时间:2022-12-10 作者:江朝阳

  提要: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局部的突破和探索,而是进入到了全面变革的2.0阶段,这种转型是“进化式”而不是“颠覆式”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过程。银行数字化面临的挑战是资源供给如何满足海量需求,而云转型是降低数字化应用成本、践行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

  在跨机构数据共享方面,金融机构要注意合规、客户授权、隐私保护这三个基本原则。数据共享不需要从一开始就对全部数据进行共享,可以先从政府公权力数据、政务数据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数据这些比较有共享提升空间的领域做起。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数据共享可能是比较好的发展之路。



  我将从招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出发,重点分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感受。

云转型是降低数字化应用成本、践行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

  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提出,百业兴则金融兴。这是金融非常重要的特点,金融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也必须要同频共振。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当前,金融机构首先要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具体来讲,金融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使命。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光有态度还不够,还要有能力。这个能力体现为更高的客户服务能力,更强的风险洞察能力和更高的运营效率。其中,“更高的运营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提高运营效率可以为客户服务和风险洞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而提高运营效率更要依靠数字化转型。对此,招行提出要建设“数字招行”。

  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局部的突破和探索,而是进入到了全面变革的2.0阶段。“数字招行”的目标是要在各环节从前台、中台到后台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转型是“进化式”而不是“颠覆式”的变化,更多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过程。

  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所需要的数字化应用是非常海量的,对数据的应用技术需求非常旺盛,资源供给应如何满足海量需求?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释放当前数字技术的红利,推动云转型。云转型的目标就是要降低数字化应用的生产成本。降低数字化自身成本,是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关键工作,这样才有可能让数字化的应用渗透到经营的每一个角落。2022年2月5日,招行历时三年的全行上云的工作完成了。当前招行2亿借记卡客户,1亿信用卡客户和超过1000万的对公账户全部运行在招行云上面。从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来看,云转型意味着招行在基础设施方面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什么要坚定地推进云转型?“云”不仅是技术概念,意味着可以提供海量、低成本、共享的计算资源池,以便更好地承载大数据、AI和海量的数字应用。同时,“云”也是业务理念,让金融服务像自来水一样接入到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的各场景当中,让客户可以即开即用,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满足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在各个场景当中的使用需求。

  伴随着云转型,招行也同步建立了企业级的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形象地讲,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这个生产车间里有先进的制造工具,有相对成熟的零部件。如果把数字化应用当作产品,我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生产更多数字化应用、AI应用产品。这种转型带来的巨大好处就是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我给大家分享三个例子。

  1.保函闪电开。招行2021年为1万个中小微企业客户线上开立3万笔保函业务,笔均45万元。过去线下开立一份保函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人工成本很高。现在我们在线上最快几秒钟就可以开立一份保函。

  2.薪福通。这是招行基于SaaS、聚焦“人财事”的企业数字化服务。目前薪福通的注册企业已经超过60万家,这些企业中有很多是中小微企业。以前我们很难为这么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现在通过云转型带来的成本降低让我们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

  3.AI小招。这是招行的智能理财顾问,2021年服务超过1000万客户,其中60%是资产不足1万元的基础客户。以前人工服务根本覆盖不到这么多的基础用户,现在通过云转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承载AI应用,所以我们可以用AI方式提供智能理财顾问服务,服务更多的基础客户。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云转型是降低数字化应用成本、践行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数字化演进的方向,“云”将会成为数字化生产更肥沃的土壤,让更快、更便利、更优质的银行服务惠及更多普罗大众。

在充分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跨机构数据共享

  在跨机构数据共享方面,金融机构要注意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合规。金融机构必须与合规机构合作,引进数据。

  二是客户授权。使用的所有数据必须获得客户授权。

  三是隐私保护。在涉及客户和企业隐私数据时,可以更多地采用联邦学习的新技术手段去抽离特征,避免对客户和企业隐私信息的过度使用。以联邦学习的方式联合建模,将模型布置在一方,而另一方只能获得结论,无法获取客户的明细信息。当然,联邦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的规范性问题,计算效率相对偏低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等。

  我认为跨机构数据共享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数据共享内在机制非常复杂,如果不能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充分保护的话,我认为数据共享的发展脚步宁可慢一点。

  其实,中国金融业很早就有了比较成功的数据共享范例,比如人行的征信中心。人行征信中心的发展对于管控金融行业的风险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五点值得学习参考。

  一是要持牌经营。数据共享的工作必须严格纳入监管。

  二是要实现中心化。数据共享是1+1>2的,必须要尽可能地对数据进行汇总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数据太分散会导致低效率。

  三是要提供产品化服务。通过不提供客户的原始数据、只提供标准化征信报告的机制,可以保护客户隐私。

  四是要坚持客户授权。采取客户授权并只在客户授权的指定用途上使用数据的工作机制,强化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五是要形成多方共赢机制。实现一个让供给方、加工方、使用方共赢的机制。

  实际上,数据共享不需要从一开始就对全部数据进行共享,可以从比较容易的地方做起,比如政府的公权力数据、政务数据等,比如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数据如何通过公共机构进行共享,这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数据共享可能是比较好的发展之路。


本文为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阳在2022年12月11日的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全体大会“金融科技:数字技术释放数字生产力”之外滩圆桌“金融机构数字化演进”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