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如何理解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宣布的增量政策?
时间:2024-10-13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接下来即将推出的四方面增量财政政策,分别是:(1)加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金;(3)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同时,蓝佛安部长还强调,“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的四点,这四点是目前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具体来说:

  一是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二是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三是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同时,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以及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

  我们认为,本次发布会上财政部给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即中央财政愿意帮助地方政府在解决短期收支矛盾和债务风险化解上发力,减轻因此造成的地方财政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2025年的财政政策,但有关政策仍在酝酿和批准的过程中。结合我们的研究,有如下四点评论。

  第一,实现全年经济增速5%的目标不需要额外追加增量财政资金,重点是在年内将债务资金尽快支出完毕。从发布会的表述来看,新增的4000亿地方政府债务安排主要是中央考虑到部分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收支平衡压力,因此给地方政府增加了一部分额外资金,但这部分额外增加的融资是要实现“三保”支出目标,不是为了完成增长目标而额外增加的融资。

  全年来看,我国财政融资和财政支出的节奏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前慢后快”特点。在明日(10月13日)即将发布的CF40研究·简报《如何思考增量财政政策》中,我们根据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估算了四季度的财政支出强度,结论是给定财政收入低于预期的前提,若能落实今年人大批准的一般财政支出预算,四季度广义财政支出的增速可达3%。如果再加上此前发改委宣布的2000亿新增投资计划,完全可以支持5%的实际增长目标,不需要在年内额外增加预算赤字(详见CF40研究·锐评《如何理解发改委宣布的“1000亿+1000亿”》)。

  第二,中央财政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的政策规模或为每年2万亿。在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提到“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近年来,财政部出台的用于直接支持化债的政策主要是特殊再融资债,2023年以来地方发行的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大概是1.5万亿。

  以此为基准,本次中央财政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的政策安排或至少为2万亿。但是,这一政策规模应该从当年的角度考虑,即在未来若干年内,每年安排2万亿的中央财政置换地方隐性债务,这样才能与当前部分高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在量级上相对应。

  第三,财政政策的框架和取向仍保持稳定,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不能将其理解成“不惜一切代价”。如前所述,本次发布会提出了四方面增量财政政策,不难看出这四方面的政策都有很强的结构性政策特点,尚不是专门针对总需求不足、价格水平走低等宏观问题做出的凯恩斯式的财政扩张,因此政策的着眼点与传统理解的逆周期政策有很大差异。

  同时,也不能把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当成放松财政监管的信号,因为专项债使用范围只是影响专项债使用效率的一个因素。发布会上,财政部专门强调了对专项债资金使用要“严监管”。“过紧日子”、“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等表述,都意味着严格执行财政纪律、严控地方增量债务的总原则没有变化。

  第四,保持合理经济增速仍需来自中央财政的发力,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同时也有较大的举债需求。在10月13日即将发布的CF40研究·简报《如何思考增量财政政策》中,我们初步匡算了2025年实现5%实际增速需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和新增政府融资规模

……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全文)

本文版权归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或引用。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