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
站在历史新方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挑战,唯有锚定关键领域、紧盯深层次矛盾,以“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的锐气拆藩篱、疏梗阻、激活力,方能在“改革味要浓、含金量要高”的攻坚中破解发展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增添新动力。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全书共四篇。第一篇,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以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分析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出发,就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专家推荐
这本书分为“什么是深层次改革”“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等四篇。“什么是深层次改革”篇,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特征,面临的挑战,希望达成的使命,以及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篇,坚持侧重问题导向,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篇,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篇,特别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包括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就业的稳定,等等。总之,这是一本对理解中国改革非常有价值、值得阅读的专著。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讲席教授
这本书并不是就改革论改革、就开放论开放,而是将“以改革促发展”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置身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特别是通过深化垄断行业、科技、财税、金融、城乡、绿色低碳发展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将深层次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深层次改革与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辩证统一起来。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具体地了解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改革方案是如何制定出台的。无论是对于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还是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而言,这本书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读物。
——赵昌文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岭南学院讲席教授
目录
引 言
第一篇 什么是深层次改革
第一章 深层次改革的含义
第一节 改革要义
第二节 深层次改革
第三节 改革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第二章 深层次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节 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深层次改革都是结构性的、供给侧的
第三章 深层次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节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第三节 深层次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 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
第四章 国际经济大背景
第一节 深入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第二节 深度调整的全球经济格局
第三节 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节 正确理解有效需求
第二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
第三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第六章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第一节 全面认识产能过剩
第二节 产能过剩的表现
第三节 产能过剩的原因
第七章 房地产市场风险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表现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引发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原因
第八章 财政金融存在风险隐患
第一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表现
第二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影响
第三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原因
第九章 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第一节 中小企业困难的表现
第二节 中小企业困难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 中小企业困难的原因
第十章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第一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表现
第二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后果
第三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第三篇 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
第十一章 健全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 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机制
第十二章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一节 破除地方保护
第二节 规范地方竞争
第三节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数字化
第十三章 完善微观基础制度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二节 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
第十四章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第一节 新模式的内涵和框架
第二节 商品房市场
第三节 租赁住房市场
第四节 保障房市场
第十五章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节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第二节 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第三节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第四节 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第五节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第十六章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第一节 我国垄断行业现状
第二节 推进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
第三节 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第十七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节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节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第三节 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第十八章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健全预算制度
第二节 健全税收制度
第三节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第十九章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节 建立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长效机制
第二十章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体制
第二节 健全生态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第三节 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第二十一章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节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第二节 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
第三节 推进开放压力梯次测试
第四篇 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
第二十二章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第一节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第二节 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第三节 促进就业稳定
第二十三章 健全改革推进机制
第一节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 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第三节 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
后 记
引言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2年就鲜明地指出:“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4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迈上了民富国强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纵深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大为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其中民营企业突破5 7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近2.4倍和4倍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决定》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决定》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从十四个方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并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第一项改革任务,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本书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和政策目标考量联系在一起,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第一篇“什么是深层次改革”,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及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拨开迷雾、抽丝剥茧,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特别强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对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本书仅就现阶段经济体制相关改革提出一些初浅思考,期望对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