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及中日政策课题
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与挑战
截至目前,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尚未对物价上涨或经济活动下行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与主要国家的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以及企业提前增加了库存。然而,未来引发通胀和经济减速的风险依然很高。此外,基于以往经济合理性构建的供应链等因素,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根据美日之间的协议,日本将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但具体内容尚未明确,并且美方要求以美国为主导推进相关项目。此类安排可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美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状态,于是特朗普总统明确表示要推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今年春天我访问美国时,听到一个说法:特朗普总统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会面时,他准备的备忘录上只写了对方国家的名字、领导人姓名以及贸易逆差的规模。特朗普总统无法容忍贸易逆差的存在,并主张美国正在吃亏。
如果美国经济脆弱,那担忧贸易逆差或许可以理解,但实际上美国经济整体表现良好,经济增长率保持坚挺,单凭制造业状况制定政策并不合理。事实上,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天然气等资源和以及平台企业等服务贸易表现强劲,制造业并不能说没有比较劣势。而且,由于美元是关键货币,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是自然现象,特朗普总统身边的部分人员也同意这一点。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对美国拥有独特的优势。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中国并非单方面弱势,美国高度依赖中国出口的产品。在圣诞购物季,有可能会发生商品短缺的情况。
作为关键货币的美元与汇率政策
美国凭借美元作为关键货币的地位享有优势,可以通过各国的资金流入,以相对较低的利率为财政和经常账户逆差融资,同时享受货币发行收益、汇率风险降低以及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业等巨大利益。其他国家的银行在进行美元交易时必须支付较高的融资成本,但美国的银行能够确保获得美元资金。美元作为国际交易结算手段也是其优势之一,这使得美国无需经过联合国决议也能单独实施经济制裁。当然,过度的经济制裁可能会损害美元的信誉。
特朗普总统认为强美元是贸易赤字的原因,但他完全没有考虑放弃美元主导体制。他有时会抱怨其他国家的货币过于疲软,但各国不太可能达成像《海湖庄园协议》那样的汇率共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汇率应由市场决定,没有过度波动的话还是以G7此前的共识为优先。
尽管如此,市场上仍有关于“第二次广场协议”的猜测。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时,美国因巨额经常项目逆差迫使日本和德国升值本国货币。而这次,美国经济总体表现强劲,堪称一枝独秀,恐难以获得其他国家的配合。此外,“第二次广场协议”若无在全球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国参与,则毫无意义,但这并不现实。
自由贸易体制的结构性变化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并未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也未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但有必要观察中期选举前的事态发展。更重要的是,战后的自由贸易体制是否会不可逆转地结束。美国推动自由贸易体制并非为了他国利益,而是因为这为美国自身带来了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优势。
然而,美国国内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正在削弱自由贸易体制带来的经济利益。事实上,美国应更认真地应对国内的经济差距问题,但目前并未朝这一方向努力。此外,与中国的科技竞争、地缘政治竞争也在影响贸易政策。
美国可能会继续维持高关税和保护主义,即使特朗普总统卸任,预计世界经济的分裂趋势仍将持续。过去通过降低关税推动自由贸易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此外,美国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维护全球安全,但现在正要求日本和欧洲承担更多的安全保障成本。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避免回到极端保护主义和集团经济的世界。
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扩大以消费为中心的内需变得尤为重要。需要从财政支出和收入两方面采取缩小经济差距、扩大中产阶层、稳定扩大消费的政策。中国正在利用产业政策,而美国也无惧众多批评正大力复兴本国的产业政策。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民营企业的培育激发了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此外,研究人员的绝对数量多和研发投资规模庞大也是中国的优势。今后仍需继续保持这些强项。另一方面,在人口减少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需要考虑如何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借鉴日本的经验,不应过度依赖财政刺激政策,维持汇率稳定也至关重要。
美国和日本在安全领域保持合作,日本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但在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未来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日本与中国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依然保持着密切关系。从历史来看,中国对日本极为重要,这件事今后也不会改变。与美国及中国都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
作者中尾武彦系亚洲开发银行原行长、日本财务省原财务官,本文翻译整理自作者在2025年7月召开的CF40内部研讨会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机构立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