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管涛讲述沃尔克的成功秘诀
时间:2019-05-06
音频:管涛讲述沃尔克的成功秘诀

金融巨人的成长

——《坚定不移》读书有感

文 | CF40高级研究员 管涛

      保罗·沃尔克被称为“金融巨人”。有人说,读懂沃尔克就读懂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史。沃尔克与克里斯蒂娜·哈珀合著的《坚定不移》(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向读者展现了沃尔克辉煌传奇的金融人生。从中摘录片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巨人的成长秘诀。

      一、学以致用

      这从沃尔克与美联储结缘可见一斑。

      沃尔克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的不是经济学专业,也没有选修经济学入门课程,而是大二直接跳到了最高级经济理论课程。其间,他学了很多标准经济学课程,包括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会计和产业组织等,但只有货币银行学真正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关注。关于通胀就是欺诈的认识深入脑海。他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美联储。

      在弗兰克·格雷厄姆教授的指导下,1949年,沃尔克的毕业论文《二战以来美联储政策存在的问题》获得了“最优等”的最高荣誉。文中强烈建议将物价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核心目标,并使之独立于党派政治。这比1951年财政部与美联储达成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恢复美联储独立性的协议还早了两年。

      沃尔克戏称,下意识地,这篇论文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他因此获得了美联储的面试机会,但因为联储理事会研究部门不招本科生实习,还是落选了。1951年,以硕士学位结束了在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生活后,他申请了扶轮社基金会奖学金,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就近研究金融问题。第二年学业结束时,有财政部和纽联储两个选择。最后,他去了纽联储,职位是“C级经济学家”。

      学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爱什么。为兴趣而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这不正是职场的最高境界吗?

      二、无私无畏

      1970年代,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经历了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的经济滞胀。1976年,吉米·卡特以“现在就赶走通胀”(Whip Inflation Now, WIN)为竞选口号,赢得大选。

      沃尔克于1979年8月出任美联储主席。他早年在纽联储交易室工作时,就认识了预期的力量,之后更是深受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他意识到,在通胀面前妥协退让多年之后,是时候采取行动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令人信服的信息了。美联储大幅提高贴现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呼吁停止向投机活动放款,以及不管对利率有什么影响,承诺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最高时,利率达到两位数,而经济尚无起色。愤怒的人们冲向街头,美联储总部经常遭遇各种抗议示威,甚至他个人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直到1982年底,通胀降到个位数,短期利率降至峰值时的一半,尽管失业率仍有10%但复苏迹象已经出现。

      就任主席期间,他顶住政治压力,坚决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1980年大选前6个星期,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3个百分点,断送了卡特的连任梦。1981年1月底,与当选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首次会面也安排在财政部,而不是白宫椭圆形办公室。1984年夏天,回绝了里根选举前不要加息的请求。同时,他还拒绝为财政赤字融资,反而以货币政策为武器,敦促政府立法平衡预算,重建财政纪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先生曾经问他当年抗通胀为何如此坚决。沃尔克笑答,这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他只是尽责而已。他坚信,对货币的信任是良好政府和经济增长的根本,而鉴于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在世界上的角色,其影响远超出了美国的范围。

      1987年卸任美联储主席后,沃尔克更忙了。他不谋求聚敛个人财富,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公共服务事务。他回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任教,加强了对学校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关注。担任了多个零薪酬的委员会主席,其中许多委员会以“沃尔克”命名,提交了许多中立的、建设性的报告。亲自出面重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主持大屠杀遇害者向瑞士银行讨回公道,牵头对联合国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调查及整改,领衔世界银行的反腐败调查。

      他一直秉公行事、仗义执言,甚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令他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赢得了崇高声誉和地位。

      三、实用主义

      除了在反通胀领域,沃尔克的实用货币主义还表现为,早期是固定汇率的拥趸,后来却促成了浮动汇率的诞生。

      1962年初,沃尔克应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鲁萨之邀加盟财政部,成为拯救美元历史大戏的重要角色,后期更是国际谈判桌上不当副手看待的副财长。

      为遏制资本流出美国,他设计了利息平衡税,却目睹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1965—1968年短暂离职后,他于1969年初又以负责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身份回归,斡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拟订了以中止黄金兑换为条件、换取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重估的预案。正是这份应急计划,催生了1971年8月的尼克松冲击和年底的《史密森协定》。

      沃尔克与鲁萨志同道合。他们都相信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促进国际贸易有很大贡献,并认为美国对其负有道义责任。但迫于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沃尔克亲手推动了这个体系的解体。作为继任者,他一度对鲁萨感到愧疚。

      沃尔克骨子里还是相信只有强势货币才能确保国家强大。他理想中的国际收支调节是,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更大的灵活性并需要国内财政纪律予以承诺。1987年初的卢浮宫会议曾建议,在主要货币之间建立一个汇率浮动区间(这部分内容未对外公布)。他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参加了1985年的广场饭店会议和这次会议。他坦陈,卢浮宫协议更加符合自己的想法。但最终无果而终。他感叹1976年初《牙买加协定》推出浮动汇率的临时安排竟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四、怀疑精神

      大学期间,沃尔克就养成了多虑和怀疑的处事态度,这成为他毕生的动力源泉。

      在联储工作期间,他一直在学习和思考“货币主义”主张。一方面,批判地认为找到一个最佳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严格盯住的建议是天真且危险的误导,甚至嘲笑通胀目标制的幼稚与可笑。但另一方面,也认同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个常识性判断,他在反通胀时期采取了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做法。当通胀狂龙被驯服后,又及时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回归常态,转向利率调控。

      他推崇前美联储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只做短期国库券”(即央行只干预短期利率)的信条,而对美联储以“量化宽松”名义大规模购买长期证券深感忧虑。他早在1995年就警告,一家大型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结盟,将会增加系统性风险。2005年初更是预言资本市场的大调整不可避免,并感慨掀起巨变的往往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不是靠先见之明的政策。当发表这番预警的时候,知道他是格林斯潘前任的年轻人十不足一。2008年危机爆发后,他临危受命,就任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当时,意大利前总统卡罗·钱皮专门给他致函,信中只有三个字“信任你”(We trust you)。

      2010年7月立法通过的“沃尔克规则”,即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自营交易,是沃尔克反思金融危机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项备受争议的提议。针对关于监管妨碍创新的质疑,他公开质问,希望有人提供关于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中立证据。针对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活动区别开来是回归老旧做法的诟病,他坚称只要银行被纳入存款保险计划,且必要时央行须对其提供贷款,银行就应该被区别对待。

      通常,总统推动的规则需要支付费用才能获得冠名权,但这次成为例外。这有违他谦逊低调的处世之道,但因为这可能是把美国货币体系推上正轨的最后机会,沃尔克最终还是同意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改革计划。

      兴趣、无私、实用、怀疑,这就是金融巨人——沃尔克的成功秘诀。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