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巨灾使日本经济再次面临十字路口
时间:2011-03-25 作者:张明

  2011年3月,日本可谓祸不单行,接连遭受地震、海啸与核危机的连环冲击。众所周知,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失落的二十年”。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已经在去年拱手让于中国。当前这场巨灾,是压垮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继续削弱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呢,还是会让日本经济浴火重生,如凤凰涅槃一般再度崛起呢?

  地震、海啸与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直接冲击尽管巨大,但依然可控。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比,东北地区GDP占日本GDP总量的比率,显著低于大阪神户地区GDP占日本GDP总量的比率。地震摧毁了难以计数的存量财富,但GDP毕竟是一个流量的增长概念。况且,历史经验与国际经验表明,灾后重建通常伴随着GDP增速的显著上升。日本国民应对本次巨灾的从容、镇定与秩序,令国际社会肃然起敬,高素质的国民依然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然而,本次巨灾在两方面的间接影响,则可能损害日本经济的中期反弹。第一,地震可能对日本消费者信心造成显著负面影响。无论是日本家庭通过提高储蓄率来重建财富的举动,还是日本国民出于对核污染的恐慌而减少对本国农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消费,都可能导致消费率的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第二,日本向来是一个化石能源匮乏的国家。过去日本可以通过大规模进口来满足需求,但中国、印度经济的崛起已经显著推高了全球化石能源价格。核能本来是日本摆脱能源短缺的一线曙光,而本次核泄露无疑会对日本国内的核电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日本将长期面临能源自给自足与能源安全之间的痛苦权衡。

  更令日本政府捉襟见肘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匮乏。按理说,对遭受自然灾害负面冲击的国家而言,应该出台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同时让本币贬值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考虑到目前日本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已经高达200%,日本政府进一步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日本基准利率长期处于零利率水平,进一步调低名义利率的空间非常有限。量化宽松政策固然有助于消除经济体内的流动性短缺,但在刺激居民与企业的贷款需求方面却有心无力。受日本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调回资金影响,以及在全球投机性资金的炒作下,日元汇率在日本巨灾发生后不降反升,甚至达到历史新高,这自然不利于日本通过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以至于七国集团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干预日元汇率,以避免汇率异动对日本经济造成新的不利冲击。

  其实,政策工具的匮乏,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后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日本经济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第一,日本人口的老龄化是全球发达国家中最为严重的,同时日本又是全球范围内移民政策最严厉的国家之一,这就限制了国内有效劳动力的供给;第二,日本经济向来具有高储蓄率的传统。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储蓄率的决定性因素,那么随着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继续老化,国民储蓄率将会逐渐下降,因此人均资本水平难以维系;第三,如果日本能够维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就可以抵消人口老化与人均资本下降造成的冲击。但日本人尽管在工艺流程优化方面很有心得,但日本从来不是新技术革命的策源地。如此看来,作为成熟经济体的日本,能够维持2-3%的年均增速,已经相当不易。

  当然,故事也不全是负面的。本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可以通过放开外国移民的政策限制来加以缓解。在全面开放的资本市场上,只要有收益率足够高的投资机会,就不愁获得充分且成本合理的融资。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足够高,只要企业与政府能够在创新机制培育、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做出调整,技术革命的爆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并非镜中月水中花。如果日本国民意识到日本经济增长面临的黯淡前景,同意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医疗养老支出,并敦促日本政府进行脱胎换骨式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的话,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也有望得以化解。当然,考虑到传统文化与制度惯性,要做出上述改变殊为不易。

  日本经济未来是继续走下坡路,还是转为走上坡路?目前要回答这一问题为时尚早。不过,作出以下判断还是大致安全的,即日本经济的再度崛起需要日本政府与民众痛定思痛,下决心进行痛苦的大调整,改变日本政局无休止的走马灯格局,重塑日本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痛苦转型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旦日本人再度错过这一时间窗口,恐怕他们就只能接受经济继续走下坡路的困境了。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