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美国向上 中国向哪?
时间:2012-08-23 作者:钟伟

  目前美国经济周期大致处于复苏初中期,大大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欧日仍处于通胀高于增长的轻微滞胀之中,金砖国家的衰退迹象日益明显。不仅如此,诸多迹象表明,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走出底部,复苏势头日渐明朗,楼市结构性复苏、信贷重新增长、风险投资活跃、企业流动性好转、劳动力市场弹性增强等诸多迹象显示,2013年美国经济好于今年,美元指数持续强劲、全球资本逐步向美国集聚。其中,美国能源供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页岩油气资源的技术革命,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不是能源专家,在此只是对美页岩气革命进行总揽,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该领域数据较为混乱,本文所引数据,是比照和推算后的粗略结果。

  2010年底,美国成为石油制品的净出口国,2012年,美国原油消耗犹可能下降2%,未来3年美国可能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未来3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可能超过90%,从尼克松时期提出的真正意义上的“能源独立”极有可能发生。其中,页岩油气的规模化开采运用扮演了重要角色。

  就美国的能源供应结构而言,原油占35%,天然气占25%,,煤炭占20%,其余为核能和新能源。估计2012年美国页岩气生产可达1500-1700亿立方米(相当于1.4-1.5亿吨原油),页岩油生产可达约0.5亿吨。也就是说,2012年页岩油气在美国能源供应的占比约为10%-11%, 而仅仅在2005年之前,上述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极大地改善了美国能源供应的规模和价格。

  就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而言,美国企业成功解决了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使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成本迅速降低。和原油以及煤炭相比,天然气属清洁能源。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有如下特点,一是气井稳产时间长,通常可达50年,二是气井以及运输管网不断完善,三是产能扩张迅速,2005年以来以年袀复合40%以上的高速扩张,四是水力压裂法对水资源和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供应中,页岩气的占比约在35%,未来5年该占比将轻松超越50%。目前美国每立方米页岩气的生产成本,已低至0.5-1人民币,其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价格优势,使页岩气的开采并不再需要政府补贴的持续支持。

  就美国的页岩油开采而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和页岩气相比,技术进步以及最终获取能源的性价比优势尚不突出。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给美国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带来了什么?

  一是对美国抑制通胀极其有利。美国页岩气成产成本,折合可比原油价格,大概仅相当于20-25美元/桶,即便加上液化和管道运输成本,其价格优势也相当突出。目前Brent和WTI两者之间的价差也在不断扩大。美国经济复苏和美元坚挺,使美联储不得不持续其零利率政策,页岩气的低价优势甚至被称为“天然气屠杀”,其对抑制美国通胀水平颇为有利,加之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大国,因此通胀的可控性大为改善。

  二是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初次能源供应中,页岩气供应使美国原油进口量持续创下新低,目前日进口原油不足900万桶,并有望持续降低。美国煤炭开采可能受到严重抑制。二次能源供应中,由于美国电力供应中,48%是电煤,25%是天然气,页岩气将加速替代电煤。2030年左右,天然气的重要性可能与原油持平,而煤炭和新能源的地位逐步下滑。

  三是美国工业的变化。页岩气使美国乙烯生产大增,美国化工业成本压力减轻,美国在成品油、天然气和化工原料出口方面的能力将显著提升。这使美国再制造业化和出口形势趋好,国际收支也略有改善,使美国“财政断崖”风险趋缓。

  四是美国对外政策更灵活,目前美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约为55%,其中中原油进口比较依赖加拿大、沙特、尼日利亚和拉美国家。随着页岩气革命和原油进口量的绝对减少,使得美国有更灵活和自如的态度对待中东剧变,对伊朗问题,甚至对付南海局势。10-15年后,如果WTI和Brent之间的价格差异悬殊,加之美国接近能源独立,也可能使美国具有通过金融资本,削弱OPEC,重塑全球原油定价机制的能力。

  尽管由于产能扩张和价格下行太快,以及环保纠纷上升,使美国页岩气生产的高速态势可能有所波折,其未来更现实的空间在于替代煤炭、复兴化工和对欧日等国出口,但页岩气革命的冲击是持续的。假定美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那么这大致相当于2000亿吨原油储量,页岩气革命的冲击将不断放大和持续,甚至改写人类的未来。

  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是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其能源战略。我坚持认为,二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工给发生的真正变化只有两点,一是全球原油生产中,采自海洋的原油占比显著上升至超过20%,二是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液化技术和管道运输技术问题解决后,成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能源。如果中国要走新能源,走核能的道路,这条路将越走越狭窄。

  二是中国必须节能,而节能的前提就是能源价格的重新调整,更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对国有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单位GDP的能耗对自身的国际形象,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了致命伤害。

  三是中国需重视页岩油气、煤层气的技术研发投入。中国通常被认为是全球页岩油气资源的首位大国,可采储量在36万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经过了长达80年的历程,在近30多年才取得显著进步。中国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和远大视野。

  四是中国需改变其新能源战略。就核能而言,如果不考虑核燃料的开采以及核废弃物的处置,只考虑核电生产环节,其也许是清洁的。在真正的问题暴露之前,技术人员将不断强调技术的可靠性、危机预案的完备性以及人为疏失的不可能性,只有在问题发生后,我们才能看到几乎所有环节的脆弱性。就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而言,中国目前将上述领域做成了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就生物能源而言,我只能说,中国不可能成为巴西。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下能源政策走得太远了,代价也太高了。

  五是认真思考何谓新,何谓旧。我们必须说一些新的,而这些新的本质上都是旧的。页岩气的成功和新能源的困境,说明我们不能无视基本逻辑。新能源的未来命运在于传统能源的价格必须足够高,而如果传统能源价格持续高启,本身就足以刺激针对传统能源的新技术,过去是深海原油开采,现在则是页岩油气。对中国而言,能源政策的出发点,必须设定在节能再节能上,而不是再草原上为煤炭无节制地抽干地下水,也不是人、牲畜和汽车争夺玉米,更不是在繁华大都市附近安全地放置核反应堆。

  六是冷静对待中美关系。中国正在经历艰难的结构调整,中期之内7%的增长搭配2%的通胀是大概率事件。美国正在经历以3D制造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期之内从复苏走向繁荣的势头日益明显。由于欧债危机,美国和中国意外地提前直接面对面了,中美双方都似乎没有为这样的直面做好足够准备。对美国而言,其未来必然将更努力地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之内,限制和削弱中国崛起对全球秩序的冲击。对中国而言,真正的危险在于将未来命运寄托在宏观调控上,或者寄托在技术进步上。宏观调控只是治标的短期政策,赛先生能不能救中国的争论也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四运动就已得到清晰回答。令人担忧的是呼唤改革的共识正在酝酿和形成,而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断尚未浮出水面。

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