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市场偏弱,物价偏低,需求不足凸显。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加总收入增速较2022 年下降1.6 百分点,经济体感差。
如能实现合理需求水平,2023 年实际经济增速要比现实中的实际GDP 增速高1.4 个百分点,名义GDP 增速比现实中的名义GDP 增速高3.0 百分点。名义GDP 在目前基础上提高3.8 万亿,居民、企业、政府分别提高2.3 万亿、9 千亿和6 千亿元。
疫情结束以后,疫情后遗症仍在,再加上房地产超预期下调、对个别行业的管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市场自发需求偏弱。政府主导的支出增长(2.4%)远低于私人部门支出增长(5.1%),政策利率下调远低于通胀下行幅度,真实利率大幅攀升(2.4 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没能发挥逆周期作用。
2024 年经济运行仍面临严重的需求不足挑战。实现2024 年的合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目标,需要“双十一”:政府举债不低于11 万亿,政策利率下调带动真实利率充分下降,充分运用PSL 工具保持合理政府投资,社融增速不低于11%。
专题部分:制造业投资与产业升级
202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总投资和GDP 增速,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进一步上升,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计算机通讯信息等少数行业。
制造业投资和产业升级有两个规律性现象:一是制造业活动在总体经济活动中的占比由升到降,二是制造业有着高度相似、一步一个台阶的产业升级轨迹。这些规律现象背后有着相同的制造业成长逻辑。
我国的制造业活动占比、制造业升级路线与国际经验高度一致。制造业投资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难以持续,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是必要保障。
产能过剩现象在产业成长初期很普遍,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需求不足,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风险的态度、政府补贴、过度的刺激政策或者刺激政策工具不当等。
产能过剩不等于资源浪费或者是资源配置失衡。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有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应对产能过剩,不能一味地限制加入行业的企业数量或者限制产能,应该更多倚重于调整补贴政策,减少使用以总量政策为目标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不能绑架逆周期政策。
报告全文:制造业投资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