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首页
论坛
动态
招聘
信息
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金融方略 作 者 : 蔡 昉 主编 出版方 : 中信出版集团 日 期 : 2024年1月
未收藏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等。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
内容简介


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金融方略

蔡 昉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1月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金融,国之重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的有力支撑。

  本书从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重要维度——超大规模人口与市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平发展与全球治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等,集结呈现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金融方略,旨在为我国全面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可行之策。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等。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


精彩书摘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很多问题的探索已经进入“无人区”,要在一个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在经济层面,可从六个方面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坚持全球视野,做强城市群都市圈这个新动力源;第二,立足我国国情,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坚持实体经济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第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内外双循环联动效应。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黄奇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成现代化的经济目标要求,我们需要深化对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规律遵循和实现方式的认识。本书作者大多同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部门或地方的领导经历,使得这批成果不仅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更突出切合现实挑战和实践要求的特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蔡昉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根本目的。商业银行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全面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发展道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体系的超前发展,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功能。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


从当下看,完善现代金融体系迫切需要达成两个政策目标,一是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二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未来的金融改革很可能会围绕四个领域展开,一是金融创新;二是市场化改革;三是金融开放;四是金融监管改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益平

目 录

序言 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金融超前发展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超大规模人口与市场

充分发挥我国强大国内市场优势

全门类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中国工业的独特优势

人口负增长时代如何扩大居民消费

第三章 共同富裕

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为共同富裕铺路搭桥

健全资本市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金融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转型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为增强经济韧性注入创新动力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新发展阶段下全球产业链重塑和中国的选择

数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五章 绿色低碳转型

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

金融体系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与中国绿色金融实践

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与风险防范

第六章 和平发展与全球治理

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金融治理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处理需加强各个债权人的协调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提出

发展中国家债务解决方案

第七章 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与未来的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八章 防范金融风险

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金融稳定立法的目标定位和关键要素

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

开放条件下防范金融风险的难点与对策

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序言

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特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根本要求。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成现代化的经济目标要求,我们需要深化对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规律遵循和实现方式的认识。

  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这首先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2035年的人均GDP目标。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分组标准,人均 GNI(国民总收入)在113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1136-446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466-1384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384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1]在多数情况下,GNI与GDP的差别不大,所以常常也可以按照人均GDP作为分组的依据。从人均GDP的口径理解,把高收入国家进行三等分组,跨过其中较低收入组与中间收入组的门槛,便是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志或最低标准,大约在22000美元到24000美元之间。观察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葡萄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参照系,可以充当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标识。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还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等要求。可见,设立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目标,并不意味着以总量的增长和人均水平的提高作为唯一的标准。全面准确刻画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目标的内涵和路径,需要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及其在经济社会方面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预期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决定了我们能够多么有效地破解困难,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这些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概括,我们就能深切了解,金融可以从哪些关键方面支持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就意味着在2022年的基础上,到2035年前的这段时间,年均GDP增长率需要达到4.66%。这要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从而予以保障。随着2022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人口发展新常态相汇合,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新常态增长轨道。一方面,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改善和生产率提高速度放慢、资本回报率下降等情况,都将进一步降低GDP的潜在增长能力。另一方面,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也使需求侧因素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制约。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稳定住潜在增长率,或者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都会使GDP的实际增长速度向下偏离合理和合意的区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应该适应供需两侧的这种新常态,以应对由此产生的新挑战,特别是在支持对象上,从项目本位和企业本位转向居民家庭本位。

  其次,追求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增长,不再能够依靠不均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方面,从供给侧来看,经济增长不再由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而是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和生产率的提高。与此相适应,金融发展的基础功能应该从动员资源转向支持创新,从培育和积累产能到创造性破坏,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到更加倚重直接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从重点支持大项目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 [2]另一方面,从需求侧来看,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既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予以保障,也要求金融转变功能和服务模式予以支持,特别是以创新向善的姿态,运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增强金融的普惠性。

  再次,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需要在以下方面施力,调动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潜力,使发展成果得到充分的分享。一是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与GDP增长之间的同步关系;二是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显著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三是增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这就要求金融摒弃嫌贫爱富、趋大避小的天然倾向,以普惠金融思维挖掘金字塔底层的潜力。为小农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千家万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不必然意味着“以小对小”的金融模式。在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新金融的发展新模式下,大量涌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态,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特有的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大幅度降低了金融业务的物质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业务范围在以往难以抵达的领域成为常态,从内涵和外延上扩大了金融的服务内容。

  又次,加快绿色转型,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2035年做出了如下的目标描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无疑也是金融发展的目标和金融模式转变的方向。为绿色发展、绿色转型服务,以及更广义而言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目标服务,涉及一系列金融理念的转变和金融内涵的拓展。一是这些领域具有私人收益与社会效益并存、外部效应特别突出的特点。例如,相比于经济学曾经广泛讨论的“公地悲剧”,气候变化问题足以被称为一个“地平线悲剧”,显现出超越传统的经济领域和商业视野的巨大外部性。[3]二是绿色转型和ESG投资始终伴随着创新活动,或者说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只有以金融的创新适应和引领,才能有效支持这些领域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三是仍然需要加强监管,高度关注和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起步很快,在绿色债券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化方面进展迅速,也逐渐成为一些投资和融资的热点。与此同时,需要把握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平衡,特别要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来提高监管水平,防范和应对超常规绿色发展可能伴随的超常规金融风险。

  最后,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为涵盖面广泛的沿线国家创造和改善设施联通条件,建设的重点通常集中在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倡议本身、指导原则和建设内容,都决定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有着更高的质量标准。同时,由于涉及极其复杂和多样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控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需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济全球化内在要求、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有效结合。

  围绕上述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立项了一系列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如今将这些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集合在一起,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还专门约请作者撰写章节,以保证本书结构上的完整性。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大多同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部门或地方的领导经历,这使得这批成果不仅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更突出了切合现实挑战和实践要求的特点。我不揣冒昧地认为,从事经济和金融研究以及实践工作的读者,一定能够通过阅读和参考本书获益。

  是为序。

蔡昉

2023年10月

注:

[1]World Bank, World Bank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World Bank website: https://datahelpdesk.worldbank.org/knowledgebase/articles/906519-world-bank-country-and-lending-groups,2023年10月21日浏览。

[2]田国立主编《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

[3]Mark Carney, Breaking the Tragedy of the Horizon: Climate Chang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Speech, Lloyd’s of London, 29 September 2015. www.bankofengland.co.uk/publications/Pages/speeckes/default.aspx. 2020年9月25日下载。